震动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hèndòng
①颤动;使颤动:火车~了一下,开走了丨春雷~着山谷。
②(重大的事情、消息等)使人心不平静:~全国。
- 震 zhèn ㄓㄣˋ1)疾雷(霹雳)使物体振动:“~夷伯之庙”。~霆。2)...
- 动 (動)dòng ㄉㄨㄥˋ1)改变原来位置或脱离静止状态,与“静”相对:...
- 震区 1. 指东方。 ▶ 南朝 梁 任昉 《泛长溪》诗: “ 长溪 永东舍, 震区穷水域。” 2. 发生地震的地区。
- 震击 震动击打。 ▶ 洪深 《戏剧导演的初步知识》下篇四: “音波愈长, 在某时内震击耳鼓的波动数愈少。” ▶ 王愿坚 《普通劳动者》: “这雨来得又突然又猛烈, 震击得人们手忙脚乱。” ▶ 姚雪垠 《长夜》二: “‘你们是干啥子的?’一个跑在最前的麻脸土匪喘着气问, 声音像擂鼓一样的震击着人的耳膜。”
- 震厄 雷击之灾。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术解》: “ 王丞相 令 郭璞 试作一卦, 卦成, 郭 意色甚恶, 云: ‘公有震厄!’”
- 震凝 震动及于边远之地。 谓其很高的威望, 边远之地亦被影响所及。 凝, 深远。 ▶ 《宋书‧礼志三》: “ 太祖文皇帝 以启遘泰运, 景望震凝。”参见“ 凝邈 ”。
- 震厉 1. 雷声。 雷声猛烈, 故称。 ▶ 《魏书‧崔光韶传》: “ 光韶 性严, 声韵抗烈, 与人平谈, 常若震厉。” 2. 形容声响猛厉。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此日足可惜》: “其语铿锵震厉, 全仿 韩 体。” ▶ 清 青城子 《志异续编‧杨四》: “至二更将尽, 闻楼上有声, 始而窸窣, 继而震厉。” ▶ 瞿秋白 《赤都心史》二八: “轮声震厉, 再往下也听不清楚了。” 3. 威猛严厉。 ▶ 《明史‧于谦传》: “ 谦 正词崭崭, 声色震厉。” 4. 整肃;整治使严肃。 ▶ 《宋史‧邵必传》: “ 必 居官震厉风采, 始至郡, 唯一赴宴席;行部, 但一受酒食之馈。” 5. 巨大的灾祸。 ▶ 清 陈梦雷 《抒哀赋》: “震厉已及余躬兮, 犹惘惘其如疑。”
- 震凌 1. 指房屋的摇摇欲坠、破败。 ▶ 明 宋濂 《金华张氏先祠记》: “栋宇之必葺也, 毋使之震凌;黍稷之必获也, 毋使之秽荒。” 2. 侵凌, 欺凌。 ▶ 明 宋濂 《贞节堂记》: “天地之间有大经决不可废者, 犹如阖庐以为居, 稻粱以为食, 缯布以为服, 一日无之, 则人事尽失, 难以为活, 此其故何哉?苟无阖庐, 则风雨震凌矣。 苟无稻粱, 则道殣相望矣。 苟无缯布, 则手足皲瘃矣。”
- 震发 奋发, 奋起。 ▶ 《国语‧周语上》: “阳瘅愤盈, 土气震发。” ▶ 韦昭 注: “震, 动也。 发, 起也。” ▶ 《新唐书‧艺文志序》: “而怪奇伟丽, 往往震发于其闲。” ▶ 宋 梅尧臣 《冬雷》诗: “震发固有时, 曷常事凭怒。”
- 震兴 振兴, 兴起。 ▶ 晋 陆云 《答兄平原》诗: “哀矣我世, 匪蒙灵休。 开元迄兹, 震兴迭微。”
- 震叠 震叠 基本解释:1.见"震迭"。
- 震兢 战战兢兢。 ▶ 宋 范仲淹 《代胡侍郎乞朝见表》: “祗膺宠命, 伏积震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