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谲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隐晦委婉, 不直言。
▶ 清 王夫之 《张子正蒙注‧乐器》: “正《雅》直言功德, 变《雅》正言得失, 异于《风》之隐谲, 故谓之《雅》, 与乐器之雅同义。 即此以明《诗》《乐》之理。”
- 隐 (隱)yǐn ㄧㄣˇ1)藏匿,不显露:~藏。~匿。~居。~士。~讳。2...
- 隐豹 汉 刘向 《列女传‧陶答子妻》: “ 答子 治 陶 三年, 名誉不兴, 家富三倍, 其妻数谏不用……‘妾闻 南山 有玄豹, 雾雨七日而不下食者, 何也?欲以泽其毛而成文章也, 故藏而远害。 犬彘不择食, 以肥其身, 坐而须死耳。 ’”后因以“隐豹”比喻爱惜其身, 隐居伏处而有所不为。 ▶ 唐 杜甫 《戏寄崔评事表侄苏五表弟韦大少府诸侄》诗: “隐豹深愁雨, 潜龙故起云。”
- 隐谜 1. 犹隐语。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丽人亦美目流情, 妖言隐谜。” ▶ 何垠 注: “谜, 隐语也。”参见“ 隐语 ”。 2. 谜语。 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第二章: “兴味之材料: 童话及隐谜等趣味丰富不失教育本旨者。”
- 隐贼 阴险狠毒。 ▶ 《后汉书‧陈敬王羡传》: “﹝ 刘钧 ﹞性隐贼, 喜文法, 国相二千石不与相得者, 辄阴中之。”
- 隐谋 1. 谓隐匿其智谋。 ▶ 《墨子‧节葬下》: “无敢舍馀力, 隐谋遗利, 而不为亲为之者矣。” ▶ 孙诒让 间诂: “隐谋, 谓隐匿其智谋。” ▶ 《荀子‧王制》: “故法而议, 职而通, 无隐谋, 无遗善, 而百事无过, 非君子莫能。” 2. 密谋;阴谋。 ▶ 《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 交 与 卢绾 常侍上, 出入卧内, 传言语诸内事隐谋。” ▶ 《后汉书‧丁鸿传》: “人道悖于下, 效验见于天, 虽有隐谋, 神照其情。” ▶ 陶成章 《教会源流考》: “﹝五祖者﹞聚徒授拳传教, 隐谋恢复之举。”
- 隐赈 众盛;富饶。 隐, 通“ 殷 ”。 ▶ 《文选‧左思<蜀都赋>》: “邑居隐赈, 夹江傍山。” ▶ 刘逵 注: “隐, 盛也。 赈, 富也。”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论说》: “六印磊落以佩, 王都隐赈而封。” ▶ 周振甫 注: “隐赈: 即殷赈, 指富有。” ▶ 严复 《原强》: “东土之人, 见西国今日之财利, 其隐赈流溢如是, 每疑之而不信。”
- 隐课 隐瞒赋税。
- 隐起 凸起, 高起。 ▶ 晋 葛洪 《西京杂记》卷五: “ 赵后 有宝琴, 曰凤凰, 皆以金玉隐起为龙凤螭鸾、古贤列女之象。” ▶ 《北齐书‧阳休之传》: “ 高祖 幸 汾阳 之 天池 , 于池边得一石, 上有隐起, 其文曰: ‘六王三川。 ’” 唐 刘禹锡 《白太守行》: “我为《太守行》, 题在隐起圭。”
- 隐语 yǐnyǔ①不把要说的意思明说出来,而借用别的话来表示,古代称做隐语,类似后世的谜语。②黑话;暗语。
- 隐跃 犹隐约。 ▶ 清 王鸣盛 《蛾术编》卷五: “盖因诗辞隐跃不露, 遂疑古序为凿空撰出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