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求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ǐn jū qiú zhì
【解释】隐居不仕,以实现自己的志愿。
【出处】《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拼音码】yjqz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含贬义
- 求 qiú ㄑㄧㄡˊ1)设法得到:~生。~成。~知。~索。~证(寻求证据,...
- 志 zhì ㄓˋ1)意向:~愿。~气。~趣(志向和兴趣)。~士(有坚决意志...
- 求志达道 谓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语本《论语·季氏》:“隐居以求其志,行义以达其道。”
- 遁世隐居 避世而深居不仕。
- 隐嶙 拔地而起。 突兀貌。 ▶ 《文选‧潘岳<西征赋>》: “觅陛殿之馀基, 裁岥岮以隐嶙。” ▶ 李善 注: “隐嶙, 绝起貌。” ▶ 唐 孙逖 《和登会稽山》: “烟景昼清明, 九峰争隐嶙。” ▶ 宋 苏舜钦 《舟中感怀寄馆中诸君》诗: “峻阁郁前起, 隐嶙天中央。”
- 隐尤 隐瞒过失。 ▶ 《汉书‧王莽传中》: “毋隐尤, 毋将虚。” ▶ 颜师古 注: “尤, 过也。 言勿隐吾过, 而助为虚美。”
- 隐帙 冷僻少见不为人知的书籍。 ▶ 《新唐书‧文艺传中‧李邕》: “ 峤 惊, 试问奥篇隐帙, 了辩如响。”
- 隐射 yǐnshè暗射;影射。
- 隐寓 隐含, 暗中包含。 ▶ 《清史稿‧马建忠传》: “以泰西各国皆有学文程式之书, 中 文经籍虽皆有规矩隐寓其中, 特无有为之比儗而揭示之。” ▶ 严复 夏曾佑 《国闻报馆附印说部缘起》: “此二者并纪事之书, 而难言之理则隐寓焉。” ▶ 汪辟疆 《唐人小说‧<三水小牍>叙》: “今细绎其书, 虽多纪仙灵怪异, 而每及义烈, 亦复凛凛有生气。 是于侈陈灵异之馀, 隐寓垂诫之旨。”
- 隐幻 谓变化莫测。 ▶ 阿英 《洪宣娇》: “﹝ 萧王娘 ﹞内服裹杏黄绸, 刀术妙速, 衣色隐幻, 一军骇目。”
- 隐密 1. 谓不知不觉, 自然而然。 ▶ 《淮南子‧俶真训》: “是故圣人呼吸阴阳之气而群生莫不顒顒然, 仰其德以和顺。 当此之时, 莫之领理, 决离隐密而自成。” 2. 隐藏。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六: “ 寿 为恶首, 隐密数年, 王法自所不免。” 3. 秘密, 神秘。 ▶ 《新唐书‧张玄素传》: “外所瞻仰, 此失已暴, 内隐密者, 尚可胜计哉?” 郑义 《迷雾》四: “ 王文凯 毫不惊慌失措, 他瞟 张源 一眼, 嘴角露出一抹隐密的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