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那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梵语的音译。 意译为不还。 佛教声闻乘(小乘)的四果之三, 为断尽欲界烦恼、不再还到欲界来受生的圣者名。
▶ 晋 法显 《佛国记》: “又念虽尔我今但欲杀三毒贼, 便以刀自刎, 始伤再, 得须陀洹;既半, 得阿那含;断已, 成阿罗汉果, 般泥垣。”
- 阿那 1. 柔弱貌;柔美貌。 阿, 通“ 婀 ”...
- 含 hán ㄏㄢˊ1)衔在嘴里,不吐出也不咽下:~一口水。~漱剂。~英咀(...
- 阿那 1. 柔弱貌;柔美貌。 阿, 通“ 婀 ”。 ▶ 《文选‧张衡<南都赋>》: “阿那蓊茸, 风靡云披。” ▶ 李善 注: “阿那, 柔弱之貌。”一本作“ 阿那 ”。 ▶ 明 徐渭《题<折花美人图>》诗: “高髻阿那长袖垂, 玉钗彷佛挂罗衣。” ▶ 王闓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 “身娇阿那, 非关 石尉 之珠;颊薄分明, 略比 萧宫 之醉。” 2. 舒徐貌。 阿, 通“ 婀 ”。 ▶ 《文选‧王褒<洞箫赋>》: “其奏欢娱, 则莫不惮漫衍凯, 阿那腲腇者也。” ▶ 李善 注: “阿那腲腇, 舒迟貌。” 3. 茂盛貌。 阿, 通“ 婀 ”。 ▶ 《文选‧王延寿<鲁灵光殿赋>》: “朱桂黝鯈于南北, 兰芝阿那于东西。” ▶ 张载 注: “黝鯈、阿那, 皆茂盛之貌。” ▶ 三国 魏 曹植 《社颂》: “灵稼阿那, 一禾千茎。” 4. 唐 代乐曲名。 ▶ 明 杨慎 《艺林伐山‧阿那纥那曲名》: “ 李郢 《上元日寄胡杭二从事》诗曰: ‘恋别山登忆水登, 山光水焰百千层。 ▶ 谢公 留赏 山公 唤, 知入笙歌《阿那》朋。 ’ 刘禹锡 《夔州竹枝词》云: ‘ 楚 水 巴山 烟雨多, 巴 人能唱本乡歌。 今朝北客思归去, 回入《纥那》披绿萝。 ’《阿那》、《纥那》, 皆当时曲名。 ▶ 李郢 诗言变梵呗为艳歌, 刘禹锡 诗言翻南调为北曲也。 ‘阿那’皆叶上声, ‘纥那’皆叶平声, 此又随方音而转也。” II指示代词。 犹那, 那个。 ▶ 唐 李白 《相逢行》: “万户垂杨里, 君家阿那边。” ▶ 宋 杨万里 《过南荡》诗: “垂杨一径深深去, 阿那人家住得奇!” 周汝昌 注: “阿那, 阿读入声如‘屋’, 发语词, 无义。 阿那, 亦作‘兀那’, 元 曲中多见。” ▶ 明 胡震亨 《唐音癸签‧诂笺九》: “﹝阿那﹞ 李白 : ‘万户垂杨里, 君家阿那边。 ’阿那, 犹言若个也。” III鲜卑 族姓氏。 ▶ 北周 有 阿那瑰 , 见《周书‧杨宽传》。
- 伊阿那 汉 魏 乐府歌辞中的衬祠, 无义。 ▶ 明 徐祯卿《谈艺录》: “乐府中有‘妃呼豨’、‘伊阿那’诸语, 本自亡义, 但补乐中之音。”
- 阿那忽 形容体态柔美、苗条。 阿, 通“ 婀 ”。 忽, 助词。 II元 杂剧曲牌名, 属双调。 传自 女真 或 蒙古 。 ▶ 元 关汉卿 《新水令》套曲: “﹝阿那忽﹞酒劝到根前, 只办的推延。 桃花去年人面, 偏怎生冷落了今年。” ▶ 元 王实甫 《丽春堂》第四摺: “他将那阿那忽腔儿合唱, 越感起我悲伤。”
- 阿那曲 词牌名。 本为七言绝句, 唐人以入乐府。 旧题 杨太真 所作, 宋 人又名《鸡叫子》。 ▶ 《词律‧阿那曲》: “即仄韵七言绝句, 平仄不拘。 又按此调《词谱》未收, 疑即《纥那曲》之转音, 《纥那曲》本五言七言绝句也。”
- 阿那波那 梵语的译音。 意译为数息观。 佛教静修之法, 数鼻息的出入, 使心境恬静宁一。 ▶ 清 龚自珍 《重辑<六妙门>序》: “但契经不云乎?阿那波那, 三世一切佛入道初门, 此门彻下彻上, 不局藏教。”
- 阿那克里翁 [Anacreon]又作Anakreon。(582?爱奥尼亚 特奥斯~485?BC) 希腊亚洲部分最后一个伟大的抒情诗人。他的诗作现仅存片断。虽然他很可能写过严肃的诗篇,后来的作家引用的诗句大都是歌颂爱情和美酒的。他的观点和风格被广泛模仿,诗体中的“阿那克里翁诗体”即以其名命名。
- 阿邑 阿谀逢迎。 ▶ 《汉书‧酷吏传赞》: “ 张汤 以知阿邑人主, 与俱上下, 时辩当否, 国家赖其便。” ▶ 颜师古 注: “此言阿谀, 观人主颜色而上下也。” ▶ 汉 桓宽 《盐铁论‧论诽》: “夫公卿处其位不正其道, 而以意阿邑顺风。” ▶ 《新唐书‧宦者传下‧田令孜》: “宰相 卢携 素事 令孜 , 每建白, 必阿邑倡和。”
- 阿郍 阿郍拼音:ā nà 注音:ㄚ ㄣㄚˋ 词语解释见“ 阿那 ”。
- 阿避 曲从回避。 ▶ 《史记‧循吏列传》: “ 石奢 者, 楚昭王 相也。 坚直廉正, 无所阿避。” ▶ 宋 曾巩 《读<贾谊传>》: “ 贾生 少年多才, 见 文帝 极陈天下之事, 毅然无所阿避。” ▶ 宋 晁补之 《上苏公书》: “出辞吐气, 无所阿避。”
- 阿郎 1. 父亲。 ▶ 宋 司马光 《书仪‧家书》: “古人谓父为阿郎, 谓母为娘子。” ▶ 《元诗纪事》卷四五引《元诗癸集‧福宁州谣》: “大男终岁食无盐, 老妇蒸藜泪盈掬。 阿郎辛苦学弄兵, 年年贩盐 南海 滨。” 2. 主人。 ▶ 唐 薛调 《无双传》: “又数夕, 有青衣告 仙客 曰: ‘娘子适以亲情事言于阿郎, 阿郎云: “向前亦未许也。”模样云云, 恐是参差也。 ’” 张友鹤 注: “古时称父为阿郎。 这里是婢女对男主人的称呼。” ▶ 《敦煌变文集‧董永变文》: “不弃人微同千载, 便与相逐事阿郎。” ▶ 蒋礼鸿 通释: “这些‘阿郎’都指 董永 所卖身的主人。”
- 阿迪杰河 [Adige River]意大利的第2大河,仅次于波河,全长410千米。源出雷西亚山口的下方,向东南流经韦诺斯塔谷地,在博尔扎诺接纳伊萨尔科河后,转向南流,在进入波河低地后,在基奥贾南方注入亚得里亚海。上游建有水力发电站,灌溉了威尼托。洪灾(包括1951、1966年两场洪灾)给当地造成很大损失,河岸需要经常加固。阿迪杰河曾是诸多战役的发生地,特别是1916年的奥地利-意大利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