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蛇封豕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长蛇和大猪。比喻贪暴者。
- 长蛇 1. 《山海经‧北山经》: “ 大咸之山 ...
- 封豕 1. 大猪。 ▶...
- 封豕长蛇 fēng shǐ cháng shé 【解释】大猪和长蛇。比喻贪暴者、侵略者。【出处】《左传·定公四年》:“吴为封豕长蛇,以荐食上国。”【示例】而今而后,所当有利兵坚盾,环卫其身,毋俾~,荐食上国。(鲁迅《集外集拾遗·破恶声论》)【拼音码】fscs【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封豕 1. 大猪。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 “射封豕。” ▶ 裴駰 集解引 郭璞 注: “封豕, 大猪。” 2. 比喻贪暴者。 ▶ 《左传‧昭公二十八年》: “﹝ 伯封 ﹞实有豕心, 贪惏无餍, 忿纇无期, 谓之封豕。” ▶ 《旧唐书‧李密传》: “三河纵封豕之贪, 四海被长蛇之毒。” ▶ 陈毅 《六国之行》诗: “百战驱封豕, 千辛制毒龙。” 3. 喻暴虐残害。 ▶ 《文选‧扬雄<长杨赋>》: “昔有强 秦 , 封豕其士, 窫窳其民。” ▶ 李善 注引 李奇 曰: “以喻 秦 贪婪, 残食其人也。” ▶ 晋 袁宏 《后汉纪‧孝顺帝纪上》: “郡县设令, 封豕黎民。” 4. 星宿名。 奎宿的别称。 ▶ 《史记‧天官书》: “奎曰封豕, 为沟渎。”
- 长蛇 1. 《山海经‧北山经》: “ 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 名曰长蛇, 其毛如彘豪, 其音如鼓柝。”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长蛇》: “长蛇百寻, 厥鬣如彘。 飞群走类, 靡不吞噬。” 2. 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蛇名。 ▶ 《山海经‧北山经》: “ 大咸之山 无草木……有蛇, 名曰长蛇, 其毛如彘豪, 其音如鼓柝。”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长蛇》: “长蛇百寻, 厥鬣如彘。 飞群走类, 靡不吞噬。” 3. 泛指大蛇。 ▶ 唐 韩愈 《咏雪赠张籍》: “岸类长蛇搅, 陵犹巨象豗。” 4. 喻指贪残凶暴者。 ▶ 南朝 齐 谢朓 《和王著作<八公山>》: “长蛇固能翦, 奔鲸自此曝。” ▶ 唐 独孤及 《奉和李大夫同吕评事太行苦热行兼寄院中诸公》: “长蛇稽天讨, 上将方北伐。”参见“ 封豕长蛇 ”。 5. 古杂戏的一种。 ▶ 《魏书‧乐志五》: “六年冬, 诏太乐、总章、鼓吹增修杂伎, 造五兵、角抵、麒麟、凤皇、仙人、长蛇……以备百戏。” 6. 指 长江 。 ▶ 太平天国 洪仁玕 《诸王自述》: “夫 长江 者, 古号为长蛇, 湖北 为头, 安省 为中, 而 江 南为尾。”
- 长蛇阵 chángshézhèn[snakey battle array] 古代战术用语,指作战队伍排列成长蛇一样的阵容
- 一字长蛇阵 yī zì cháng shé zhèn 【解释】排列成一长条的阵势。形容排列成一长条的人或物。【拼音码】yzcz
- 长蛾 指妇女所画细长的眉毛。 ▶ 唐 冯贽 《南部烟花记‧螺子黛》: “ 炀帝 宫中, 争画长蛾, 司官吏日给螺子黛五斛, 出 波斯国 。”
- 长蚑 见“ 长踦 ”。
- 长蜺 长蜺(長蜺)拼音:cháng ní 注音:ㄔㄤˊ ㄋㄧˊ 词语解释见“ 长霓 ”。
- 长行 chángxíng〈书〉远行。
- 长虹贯日 谓白色长虹穿日而过。 旧时以为这是一种预示人间将遇灾祸的天象。 ▶ 唐 李白 《拟恨赋》: “长虹贯日, 寒风飒起。” ▶ 王琦 注引 如淳 曰: “《列士传》曰: 荆轲 发后, 太子自相气, 见虹贯日不彻, 曰: ‘吾事不成矣。 ’后闻 轲 死, 事不立, 曰: ‘吾知其然也。 ’”参见“ 白虹贯日 ”
- 长行局 古代的一种博戏。 ▶ 元 李冶 《敬斋古今黈》卷四: “ 北齐 高纬 时, 穆提婆 、 韩长鸾 闻 寿阳 陷, 握槊不辍, 曰: ‘本是彼物, 从其去所。 ’《通鉴》注云: ‘槊, 长矛也。 ’ 冶 曰: ‘槊虽得为长矛, 然言之 齐 事则非, 此盖棋槊之槊, 长行局所用之马也。 长行局即今之双陆。 ’” 清 方以智 《通雅‧戏具》: “握槊、长行局、波罗塞、双陆要一类也。 ▶ 后魏 李邵 曰: ‘ 曹植 作长行局, 胡王 作握槊, 亦双陆也。 ’”参见“ 长行 ”。
- 长虹 chánghóng(1)[rainbow]∶虹霓(2)[curve long bridge]∶喻指拱形长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