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到底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宋 时妇女鞋名。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 “ 宣和 末, 妇女鞋底尖以二色合成, 名‘错到底’。”
- 错 (錯)cuò ㄘㄨㄛˋ1)不正确,与实际不符:差~。过~。~讹。~谬。...
- 到底 dào dǐ到尽头;到终点:一竿子~ㄧ将革命进行~。◆ 到底dàodǐ...
- 到底 dào dǐ到尽头;到终点:一竿子~ㄧ将革命进行~。◆ 到底dàodǐ副词。①表示经过种种变化或曲折最后实现的情况:新方法~试验成功了ㄧ我想了好久,~明白了。②用在问句里,表示深究:火星上~有没有生命?ㄧ你跟他们~有什么关系?③毕竟:~还是年轻人干劲大ㄧ南方~是南方,四月就插秧了。
- 一抹到底 谓全部抹掉。 ▶ 明 袁宏道 《与张幼书》: “近日湖上诸作, 尤觉秽杂, 去 唐 愈远, 然愈自得意。 昨已为 长洲公 觅去发刊。 然仆逆知 幼于 之一抹到底, 决无一句入眼也。”如: 事情好容易才有点眉目啦, 可这一来又要一抹到底了。
- 一竿子到底 yī gān zi dào dǐ比喻直接贯彻到底。也说一竿子插到底。
- 归根到底 guī gēn dào dǐ 【解释】归结到根本上。【拼音码】ggdd
- 一杆子插到底 比喻越过中间环节, 将事情一直贯彻到下层或做到底。
- 一竹竿打到底 一直到底。 常喻夫妻原配, 白头偕老。 ▶ 《水浒传》第四五回: “我爹娘当初把我嫁 王押司 , 只指望一竹竿打到底, 谁想半路相抛。” ▶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 “世上只有一夫一妻, 一竹竿到底的, 始终有些正气。”
- 打破沙锅璺到底 亦作“打破砂锅璺到底”。璺,坼裂。谐声为“问”,今径改用“问”。比喻追根究底。语本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馀,拙者不足。”
- 打破沙锅问到底 dǎ pò shā guō wèn dào dǐ 【解释】比喻追究事情的根底。【出处】宋·黄庭坚《拙轩颂》:“觅巧了不可得,拙从何来?打破沙盆一问,狂子因此眼开,弄巧成拙,为蛇画足,何况头上安头,屋下安屋,毕竟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拼音码】dpsd【用法】复句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定要把事情弄清楚【英文】insist on getting to the bottom of something
- 打破砂锅璺到底 见“打破沙锅璺到底”。
- 打破砂锅问到底 见“打破沙锅问到底”。
- 错动 错动拼音:cuò dòng 注音:ㄘㄨㄛˋ ㄉㄨㄙˋ 词语解释◎ 错动 cuòdòng(1) [the changing of the relative positions of objects](2) 事物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两个断层错动了20厘米(3) 事物相对位置的变动岩层在强大作用力下发生错动
- 错别字 cuòbéizì错字和别字。
- 错发 相互稽察。 ▶ 《墨子‧号令》: “城上日一发席蓐, 令相错发。” ▶ 岑仲勉 简注: “错读如参错之‘错’, 使可以彼此交换, 互相稽察。”一说轮流发放。 ▶ 张纯一 集解引 尹桐阳 曰: “言每日易人以发之。”
- 错列 错杂排列。 ▶ 晋 左思 《魏都赋》: “均田画畴, 蕃庐错列。”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游黄山日记后》: “四顾奇峰错列, 众壑纵横。” ▶ 清 冒襄 《影梅庵忆语》卷二: “堂几错列大小数宣炉, 宿火常热。”
- 错口 开口, 说话。 ▶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四: “俺捺拨那 孟姜女 , 之乎者也, 人前卖弄能言语, 俺错口儿又不曾还一句。”梨园戏《陈三五娘》第六场: “人家是错口漫谈, 你却把它当真。”
- 错刑 设置刑法而不用。 错, 通“ 措 ”。 语本《荀子‧议兵》: “威厉而不试, 刑错而不用。” ▶ 王念孙 《读书杂志‧荀子五》: “错, 置也, 置设也。 言……刑虽设而不用也。” ▶ 晋 葛洪 《抱朴子‧用刑》: “世人薄 申 韩 之实事, 嘉 老 庄 之诞谈, 然而为政, 莫能错刑。”
- 错合 交相会合。 ▶ 《淮南子‧俶真训》: “阴阳错合, 相与优游竞畅于宇宙之闲。”
- 错分 错杂纷坛。 ▶ 清 唐孙华 《夏日园居杂咏》之一: “上兰御苑气氤氲, 列第名园绮错分。”
- 错啎 见“ 错忤 ”。
- 错刀 1. 汉 王莽 所铸币名。 ▶ 《汉书‧食货志下》: “又造契刀、错刀……错刀, 以黄金错其文曰‘一刀直五千’。” ▶ 王先谦 补注: “错刀长二寸, 文曰‘一刀平五千’。 ‘一刀’阴识, 以黄金错之;‘平五千’阳识。” 2. 引申为钱币的通称。 ▶ 唐 韩愈 《潭州泊船呈诸公》诗: “闻道松醪贱, 何须吝错刀。” 3. 即金错刀。 ▶ 唐 独孤及 《送陈兼应辟》诗: “因君附错刀, 送远益凄其。” ▶ 宋 王安石 《和耿天骘以竹冠见赠》之二: “玉润金明信好冠, 错刀剜出藓纹乾。”参见“ 金错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