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骨观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指遍体骨节相连的菩萨。
▶ 清 吴伟业 《王郎曲》: “锁骨观音变现身, 反腰贴地莲花吐。”
▶ 清 赵翼 《游焦山至扬州途中》诗: “锁骨观音散花女, 天教枉煞老头皮。”
▶ 林纾 《译<块肉馀生述>序》: “古所谓锁骨观音者, 以骨节钩联, 皮肤腐化后, 揭而举之, 则全身锵然, 无一屑落者。”参见“ 锁子骨 ”。
- 锁骨 suǒgǔ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
- 观音 guānyīn见“观世音”
- 锁骨 suǒgǔ胸腔前上部、呈S形的骨头,左右各一块,内端与胸骨相连,外端与肩胛骨相连。(图见〖骨骼〗)
- 钩锁骨 锁骨。 ▶ 南朝 齐 萧子良《净住子净行法门‧出三界外乐门》: “若善庄严, 不解众生肢节, 得佛钩锁骨相。”参见“ 锁骨 ”。
- 活观音 比喻美貌的女子。 ▶ 元 关汉卿 《鲁斋郎》第二摺: “谁识 张圭 坟院里, 倒有风流可喜的活观音。”
- 观音兜 旧时妇女用的一种风帽。 因帽子后沿披至颈后肩际, 类似佛像中 观音菩萨 所戴的帽子式样, 故称。 ▶ 《红楼梦》第四九回: “﹝ 宝玉 ﹞见 探春 正从 秋爽斋 出来, 围着大红猩猩毡的斗篷, 带着观音兜。” ▶ 《花月痕》第四八回: “ 采秋 内衣软甲, 外戴顶观音兜, 穿件竹叶对襟道袍, 手执如意。”
- 观音土 guānyīntǔ一种白色的黏土。也叫观音粉。
- 观音手 一种小贝壳。 旧时 浙江 沿海的人将这种小贝壳用线串在一起, 戴在孩子的手腕或脚踝上, 认为可以避邪。 ▶ 鲁迅 《呐喊‧故乡》: “我们日里到海边捡贝壳去, 红的绿的都有, 鬼见怕也有, 观音手也有。”
- 观音柳 柽柳的别称。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木二‧柽柳》: “今俗称长寿仙人柳, 亦曰观音柳, 谓观音用此洒水也。” ▶ 《红楼梦》第六二回: “大家采了些花草来, 兜着坐在花草堆里斗草。 这一个说: ‘我有观音柳。 ’那一个说: ‘我有罗汉松。 ’”
- 观音竹 竹名。 形小, 可供盆栽。 ▶ 元 李衎 《竹谱详录‧竹品谱》: “观音竹, 两 浙 、 江 、 淮 俱有之, 一种与淡竹无异, 但叶差细瘦, 彷佛杨柳, 高止五六尺, 婆娑可喜, 亦有紫色者。 ▶ 永州 祁阳 有一种止高五七寸, 人家多植之水石之上, 数年不凋瘁, 彼人亦名观音竹。” ▶ 明 罗曰褧 《咸宾录‧南夷志一‧占城》: “其产……观音竹(如藤, 长二丈, 节长二三寸, 色黑如铁)。”
- 观音粉 一种白色黏土。 旧时灾民常用来充饥, 食后不能消化, 常因而致死。 ▶ 清 戴名世 《孑遗录‧附灾异记》: “ 崇祯 十一年戊寅春, 地产粉土, 其色红白细腻, 富人食之多死, 贫人疗饥, 时人谓之观音粉。” ▶ 清 俞樾 《茶香室丛钞‧土石化面》: “ 宋 龚鼎臣 《东原录》云: ‘ 元丰 三年 河 朔 京 东饥时, 予守 青社 、 南山 中, 土石化为面, 可作饼饵, 因此全活甚多。 ’按近有所谓观音粉者, 即此类也。” ▶ 叶紫 《丰收》: “ 云普 爷爷和一个六岁的 虎儿 , 是去年八月吃观音粉吃死的。”
- 观音素 旧时 苏州 地方风俗, 自农历二月初一持斋至十九日 观音 生日为止, 称为观音素。 ▶ 《吴县志‧风俗一》: “十九日 观音 诞, 僧尼建佛会, 妇女炷香膜拜者尤众, 自二月朔持斋, 至是日止, 俗呼观音素。 六月、九月亦如之。”
- 观音莲 海芋的俗称。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六‧海芋》: “海芋生 蜀 中, 今亦处处有之。 春生苗, 高四五尺。 大叶如芋叶而有干。 夏秋间, 抽茎开花, 如一瓣莲花, 碧色。 花中有蕊, 长作穗, 如观音像在圆光之状, 故俗呼为观音莲。” ▶ 清 方以智 《通雅‧植物一》: “观音莲一名海芋, 一名隔河仙, 可变金煆砂。”
- 观音菊 植物名。 即天竺花。 自五月开至九月, 花头细小, 其色纯紫, 枝叶如嫩柳, 其干之长与人等。 ▶ 宋 史铸 《百菊集谱》有《观音菊诗》。
- 观音衲 黄袍的别称。 ▶ 宋 赵令畤 《侯鲭录》卷三: “昔 唐 末 豫章 有观音禅衲。 且南方禅客, 多搭白, 常以瓿器盛染色, 劝令染之。 今天下皆谓黄袍为观音衲。”
- 铁观音 一种著名乌龙茶。 ▶ 刘平 《赤胆忠心‧初见邓子恢同志》: “ 张龙地 觉得人家当老师的总不吃次茶, 就顺手拿了包最好的‘铁观音’递给他。”
- 千手观音 见“ 千手千眼观音 ”。
- 水月观音 佛经谓观音菩萨有三十三个不同形象的法身,画作观水中月影状的称水月观音。见《法华经·普门品》。后用以喻人物仪容清俊秀逸。
- 白衣观音 见“ 白衣仙人 ”。
- 送子观音 古代传说能保佑人生子的 观音菩萨 。 ▶ 《八琼室金石补正‧北齐王三娘造像记》: “ 天保 元年正月十八日, 清信女 王三娘 为 子敬 造 送子观音 像一区。” ▶ 《白雪遗音‧玉蜻蜓‧访庵》: “[生]何为 送子观音 ?[旦]那些积善人家, 暮年无子, 到此烧香许愿, 抱了一个回去, 后来产下麟儿, 前来还愿, 最是灵验。”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第四场: “ 观音 堂, 观音 堂, 送子观音 坐上方。”亦称“ 送子娘娘 ”。 ▶ 巴人 《莽秀才造反记》第八章: “但她毕竟常常是自动也是被逼, 去 送子娘娘 神像座栏前, 年年缚上一根稻草。 她还许下愿, 祝望早日有个儿子传个后代的。”
- 鱼篮观音 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 手持鱼篮。 ▶ 清 俞正燮 《癸巳类稿‧<观世音菩萨传略>跋》: “ 鱼篮观音 , 则由俗人伪传佛说。 七月十五日救面然饿鬼。 面然者, 观音变相, 以附 目连 。 ▶ 《盂兰盆经》: 盂兰盆者, 正言 于兰婆那 , 言救饿如解倒悬。 而俗讹‘鱼篮观音’。”
- 千手千眼观音 佛教谓 观世音菩萨 神通广大, 为化度众生而变现种种形相。 “千手千眼”乃主要形相之一, 以示无苦不见, 无难不救。 寺庙中多见之。 ▶ 宋 曾慥 《高斋漫录》: “ 张 公 天觉 ……再贬 峡州 , 中途至于僧寺, 有千手眼大悲观音塑像, 公题长韵于壁。”亦省作“ 千手观音 ”。 ▶ 张贤亮 《灵与肉》四: “她虽然没有学过‘运筹学’, 可是就像千手观音一样, 不慌不忙, 先后有序, 面面俱到。”
- 锁黛 指美女皱眉头。 黛, 古代女子用以画眉的青色颜料。 ▶ 明 徐霖《绣襦记‧生拆鸳鸯》: “长相思愁闷怀, 短相思眉锁黛。”
- 锁颐 谓下巴突出、上翘。 ▶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五: “取其间锁颐蹙頞大丑者, 割去面而易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