铢两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一铢一两。 引申为极轻的分量。
▶ 《子华子‧北宫子仕》: “夫平犹权衡然, 加铢两则移矣。”
▶ 《南史‧刘悛传》: “时议多以钱货轻转少, 宜更广铸, 重其铢两, 以防人奸。”
▶ 宋 王安石 《感事》诗: “乡邻铢两征, 坐逮空南亩。”
▶ 明 归有光 《会文序》: “时之论文, 率以遇不遇加铢两焉。”
▶ 鲁迅 《热风‧估<学衡>》: “‘衡’了一顿, 仅仅‘衡’出了自己的铢两来。”
2. 比喻微小。
▶ 《汉书‧晁错传》: “今 秦 之发卒也, 有万死之害, 而亡铢两之报。”
▶ 《明史‧佞幸传‧陆炳》: “ 炳 任豪恶吏为爪牙, 悉知民间铢两奸。”
3. 借指微小之物。
▶ 唐 孙樵 《与王霖秀才书》: “设不如意, 亦宜上下铢两, 不当如此悬隔。”
4. 特指极少量的钱财、银两。
▶ 《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宝箱》: “一连奔走六日, 并无铢两, 一双空手, 羞见芳卿。”
▶ 清 唐甄 《潜书‧更币》: “银日益少, 不充世用, 有千金之产者尝旬月不见铢两。”
5. 谓分出轻重。 喻品评。
▶ 唐 元稹 《唐故中大夫尚书刑部侍郎赠工部尚书李公墓志铭》: “考行取友甚峻, 能铢两人伦, 而滔滔者莫见其厚薄。”
- 铢 (銖)zhū ㄓㄨˉ1)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
- 两 (兩)liǎng ㄌㄧㄤˇ1)数目,二。一般用于量词和“个、半、千、万...
- 铢两分寸 zhū liǎng fēn cùn 【解释】指极少的数量。【出处】宋朝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不使有铢两分寸之加焉。”【拼音码】zlfc
- 铢两悉称 zhū liǎng xī chèn 【解释】铢:古代计量单位,1两=4锱,1锱=6铢。形容两方面轻重相等,优劣相当【出处】明·周晖《金陵琐事》:“梁同考坐吏书之左,去官三百余员,铢两悉称,士林服之,士林荣之,此皆破格之异命也。”【示例】鲁迅《华盖集续编·附记》:“因为我是人,难于上帝似的~。”【拼音码】zlxc【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英文】exactly equal in weight
- 铢两相称 见“铢两悉称”。
- 铢 (銖)zhū ㄓㄨˉ1)古代重量单位,二十四铢等于旧制一两(亦有其他说法,标准不一):~两(极轻微的分量)。锱~(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喻极微小的数量)。~积寸累(lěi)(喻一点一滴地积累)。2)不锋利:~钝。·参考词汇:baht铢分毫析 铢两相称 铢寸累积 寸积铢累 以铢称镒 铢施两较 计较锱铢 锱铢较量 锱铢 铢积寸累 以铢程镒 铢两分寸 铢积丝累 铢称寸量 锱铢不爽 锱铢必较 寸量铢称 积铢累寸 铢量寸度 算尽锱铢 铢铢较量 铢两悉称 铢累寸积 以镒称铢 铢积锱累
- 铡刀 zhádāo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在底槽上安刀,刀的一头固定,一头有把,可以上下活动。
- 铡 (鍘)zhá ㄓㄚˊ1)一种切草或切其他东西的器具,称“铡刀”。2)用铡刀切东西:~草。·参考词汇:cut up with a hay cutter铡刀
- 铢刀 钝刀;不锋利的刀。 ▶ 宋 叶适 《故礼部尚书龙图阁学士黄公墓志铭》: “揣本齐末, 废百举一, 较铢刀者, 夫岂不足!”
- 铠骑 身穿铠甲的骑兵。 ▶ 《新唐书‧郭子仪传》: “身自率铠骑二千出入阵中。”
- 铢分 1. 一铢一分。 比喻微小。 ▶ 宋 李纲 《谢降赐玉束带战袍器甲银绢等表》: “蔑著铢分之效, 敢当锡予之隆。” 2. 比喻微小的事物。 ▶ 宋 叶适 《祭韩子师尚书文》: “角寒士之一能, 取科举之铢分。” ▶ 宋 叶适 《上殿札子》: “是以收揽天下之权, 铢分以上悉总于朝。” 3. 细致辨别。 ▶ 《辽史‧杨绩传》: “陛下铢分邪正, 升黜分明, 天下幸甚。”
- 铠马 披带铠甲的马, 战马。 ▶ 《后汉书‧蔡邕传》: “ 幽 冀 旧壤, 铠马所出, 比年兵饥, 渐至空耗。” ▶ 李贤 注: “铠, 甲也。” ▶ 《晋书‧王浚传》: “ 疾陆眷 遂以铠马二百五十匹, 金银各一簏赎 末柸 。” ▶ 宋 秦观 《俞公达待制挽词》: “衣冠渐散红莲府, 铠马还归 细柳 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