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军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tiějūn
顽强善战、无坚不摧的军队。
- 铁 (鐵)tiě ㄊㄧㄝˇ1)一种金属元素,工业上用途极广,可以炼钢,可制...
- 军 (軍)jūn ㄐㄩㄣˉ1)武装部队:~威。~服。行(xíng)~。~功...
- 铁冠 1. 古代御史所戴的法冠。 以铁为柱卷, 故名。 ▶ 《后汉书‧方术传上‧高获》: “ 获 冠铁冠, 带鈇鑕, 诣阙请 歙 。” ▶ 唐 岑参 《送魏升卿擢第归东都》诗: “将军金印嚲紫绶, 御史铁冠重绣衣。” ▶ 明 张煌言 《挽张鲵渊相国》诗之二: “千秋共惜遗金鉴, 十载何惭戴铁冠。” 2. 借指御史。 ▶ 唐 戴叔伦 《抚州被推昭雪答陆太祝》诗之三: “已对铁冠穷事本, 不知廷尉念冤无。”
- 铁册军 明太祖 朱元璋 赐给功臣的护卫兵。 ▶ 《续文献通考‧兵六》: “﹝ 洪武 ﹞二十三年三月, 置公侯伯屯戍百户, 给以铁册。 初, 帝以公侯伯有大勋劳, 人赐百二十人为从者, 曰奴军。 及其年老还乡, 命设百户一人, 统众卫之, 俾屯戍以食, 赐以铁册, 给以印, 俟其子孙承袭则罢之。 时谓铁册军。”
- 铁冶 1. 炼铁。 ▶ 《史记‧货殖列传》: “ 蜀 卓氏 之先, 赵 人也, 用铁冶富。” ▶ 《宋史‧食货志下》: “﹝ 庆历 ﹞五年, 泉州 青阳 铁冶大发。” ▶ 清 唐甄 《潜书‧富民》: “有 苗氏 者, 富于铁冶, 业之数世矣。” 2. 指炼铁之所。 ▶ 《朱元璋传》第六章二: “ 磁州 临水镇 产铁, 元 朝曾在此地设置铁冶, 炉丁万五千户, 每年收铁百馀万斤。”
- 铁册 明太祖 朱元璋 赐给公侯伯屯戍百户(功臣护卫兵首领)的诏书。 用铁片镌刻文字, 故称。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兵部‧铁册军》: “ 洪武 二十三年, 韩公 李善长 以嫌自杀。 上始诏部制公侯伯屯戍百户, 部并给铁册……至是以公侯年老赐还乡, 各设百户一人, 统其众以护之, 给屯戍之印, 赐以铁册。” ▶ 《朱元璋传》第五章二: “公侯伯功臣赐卒一百十二人作卫队, 设百户一人统率, 颁有铁册, 说明俟其寿考(死亡), 子孙得袭, 则兵皆入卫。 称‘铁册军’。”
- 铁凤 古代屋脊上的一种装饰物。 铁制, 形如凤凰。 下有转枢, 可随风而转。 ▶ 南朝 梁 陆倕 《石阙铭》: “苍龙玄武之制, 铜雀铁凤之工。” ▶ 唐 杜甫 《大云寺赞公房》诗之三: “玉绳回断绝, 铁凤森翱翔。” ▶ 宋 苏轼 《送陈睦知潭州》诗: “ 朝元阁 上酒醒时, 卧听风銮鸣铁凤。”
- 铁兵 铁制兵器。 ▶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记宝剑》: “当此之时, 作铁兵, 威服三军。” ▶ 南朝 梁 江淹 《铜剑赞》: “铸铜既难, 求铁甚易, 是故铜兵转少, 铁兵转多。” ▶ 郭沫若 《断断集‧屈原时代(五)》: “铁在初见视为贱金, 只用来做工农的用具, 到 战国 末年才渐渐有铁兵出现。”
- 铁刃 泛指金属制成的兵器。
- 铁关 宫禁的城门。 ▶ 唐 崔液 《上元夜》诗之一: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 铁则 不可更改的法则。 ▶ 邹韬奋 《患难馀生记》第一章: “我谢谢他的体恤文人的好意, 但表示我办报办刊物, 向来以不接受任何方面一文钱为铁则, 所以请他代为婉谢。” ▶ 郭沫若 《我对于国防文学的意见》: “商品化了的近代文艺同样是逃不脱商品流通上的铁则。”
- 铁公鸡 tiěgōngjī比喻一毛不拔非常吝啬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