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骆驼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一种儿童游戏。
▶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下: “ 长安 闾里中小儿, 常以纤草刺地穴间, 共邀胜负, 戏以手抚地曰: ‘颠当出来。 ’既见草动, 则钓出赤色小虫子, 形如蜘蛛, 北人见之寻常, 固不介意。 南人偶见, 因而异之者。 盖 江 南小儿亦谓之钓骆驼, 其虫子之背有若驼峰然也。”
- 钓 (釣)diào ㄉㄧㄠˋ1)用饵诱鱼上钩:~鱼。~饵。垂~。~具。2)...
- 骆驼 luò tuo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扁平,蹄底有肉质的垫,...
- 骆驼 luò tuo哺乳动物,身体高大,背上有驼峰,蹄扁平,蹄底有肉质的垫,适于在沙漠中行走。有双重眼睑,不怕风沙。能反刍,有高度耐饥渴的能力。嗅觉灵敏,能嗅出远处的水源,又能预感大风的到来。供骑乘或远货,是沙漠地区主要的力畜。
- 疥骆驼 生疥疮的骆驼。 喻不为人喜爱的事物。 ▶ 《北史‧刘昼传》: “ 子才 曰: ‘君此赋, 正似疥骆驼, 伏而无妩媚。 ’”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艺三‧双行》: “今投贽诗文, 以多多为善者, 乃疥骆驼。”亦省作“ 疥驼 ”。 ▶ 清 黄宗羲 《传是楼藏书记》: “近世之以博洽名者, 陈悔伯 、 李于田 、 杨元瑞 之流, 皆不免疥驼书簏之诮。”
- 石骆驼 封建时代贵族、大臣墓前石兽的一种。 一般与其他石兽组合在一起, 安置在陵墓前神道的两旁。
- 骆驼刺 落叶灌木。 枝上多刺, 叶长圆形, 花红。 生于沙地, 是骆驼的牧草。 ▶ 《中国民间故事选‧自己跳水》: “冬天, 阿凡提 赶着驴, 驴驮着一驮骆驼刺上市去卖。”
- 骆驼杖 一种仪仗。 ▶ 《太平广记》卷一四○引 唐 无名氏《王氏见闻录‧骆驼仗》: “ 蜀 地无骆驼, 人不识之, 蜀 将亡, 王公大人及近贵权幸出入宫省者, 竟执骆驼杖以为礼, 自是内外效之。 其杖长三尺许, 屈一头, 傅以桦皮。”
- 骆驼绒 luò tuoróng呢绒的一种,背面用棉纱织成,正面用粗纺毛纱织成一层细密而蓬松的毛绒,多用来做衣帽的里子。也叫驼绒。
- 骆驼草 即骆驼刺。 ▶ 杨朔 《石油城》: “遍地只有一丛丛枯黄的骆驼草、芨芨草。”参见“ 骆驼刺 ”。
- 钓鱼 1. 垂竿取鱼。 ▶ 《庄子‧刻意》: “就薮泽, 处闲旷, 钓鱼闲处, 无为而已矣。” ▶ 唐 韩愈 《赠侯喜》诗: “君欲钓鱼须远去, 大鱼岂肯居沮洳。” ▶ 沈从文 《从文自传‧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我开始学会了钓鱼, 总是上半天学钓半天鱼。” 2. 比喻引诱。 ▶ 魏巍 《东方》第二部第七章: “‘ 小玲子 ’, 周仆 笑吟吟地说, ‘你看像炊烟不像?’ 小玲子 点点头, 笑着说: ‘就凭这个钓鱼呀!’”
- 钓饵 diào ěr钓鱼时用来引鱼上钩的食物,也比喻用来引诱人的事物。
- 钓鱼台 diàoyú tái[Diao Yu Tai] 在北京阜城门外三里河,玉渊潭公园东面,环境清幽,“台下有泉涌出,汇成池,其水至冬不竭。”
- 钓钩 diàogōu钓鱼的钩儿,比喻引诱人的圈套。
- 钓鱼车 一种钓具。 上有轮子缠络钓丝, 既可放远, 也可迅速收回。 ▶ 五代 谭用之 《贻费道人》诗: “碧玉蜉蝣迎客酒, 黄金毂辘钓鱼车。”亦省作“ 钓车 ”。 ▶ 唐 韩愈 《独钓》诗之二: “坐厌亲刑柄, 偷来傍钓车。” ▶ 明 高启 《临顿里》诗之五: “斩伐凭樵斧, 经纶在钓车。” ▶ 清 曹寅 《人日和子猷二弟仲夏喜雨原韵》: “钓车秧马南郊外, 共看灵湫彻底清。”
- 钓采 谋取;拾取。 ▶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 “ 党 等文不能演义, 武不能死君, 钓采华名, 庶几三公之位。” ▶ 清 钱谦益 《吴中名贤表扬续议》: “瓦器饮食, 或以虚伪贻讥;谷皮绡头, 或以钓采蒙诮。”
- 钓鱼轮 即钓鱼车。 ▶ 唐 陆龟蒙 《顷自桐江得一钓车以袭美乐烟波之思因出以为玩俄辱三篇复抒酬答》之一: “旋屈金钩劈翠筠, 手中盘作钓鱼轮。”参见“ 钓鱼车 ”。
- 钓道 钓鱼之道。 谓理政须摈谀人, 用贤者。 ▶ 汉 刘向 《说苑‧政理》: “ 宓子贱 为 单父 宰, 过于 阳昼 , 曰: ‘子亦有以送仆乎?’ 阳昼 曰: ‘吾少也贱, 不知治民之术, 有钓道二焉, 请以送子。 ’ 子贱 曰: ‘钓道奈何?’ 阳昼 曰: ‘夫投纶错饵, 迎而吸之者, 阳桥也, 其为鱼也, 薄而不美;若存若亡, 若食若不食者, 鲂也, 其为鱼也, 博而厚味。 ’ 宓子贱 曰: ‘善。 ’于是未至 单父 , 冠盖迎之者交接于道, 子贱 曰: ‘车驱之, 车驱之, 夫 阳昼 之所谓阳桥者至矣。 ’于是至 单父 , 请其耆老尊贤者, 而与之共治 单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