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晃晃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jīnhuānghuāng
同‘金煌煌’。
- 金 jīn ㄐㄧㄣˉ1)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 晃晃 1. 明亮貌。 &...
- 晃晃 1. 明亮貌。 ▶ 晋 葛洪 《抱朴子‧祛惑》: “及到天上, 先过紫府, 金床玉几, 晃晃昱昱, 真贵处也。” ▶ 宋 周邦彦 《燕归梁》词: “明星晃晃, 回津路转, 榆影步花骢。” ▶ 宋 姜夔 《昔游诗》: “长虹忽照影, 大哉五色轮。 我舟渡其中, 晃晃惊我神。” 2. 形容疾闪而过。 ▶ 沈从文 《新湘行记》: “因为时间晃晃快过十年了。” II摇动。 ▶ 杨沫 《青春之歌》第一部第十五章: “她赶快晃晃那个北大女学生的手, 小声说。”
- 光晃晃 形容光芒闪耀。 ▶ 李六如 《六十年的变迁》第二卷第十一章: “淡红的太阳, 照在这茅棚顶上, 就像铺了一张金黄色的驼绒毯子, 光晃晃的。”
- 明晃晃 mínghuānghuāng(~的)光亮闪烁:~的马刀|他的胸前~地挂满了奖章。
- 油晃晃 亦作“油幌幌”。 形容油光闪亮。 ▶ 《儒林外史》第三回: “屠户被众人局不过, 只得连斟两碗酒喝了, 壮一壮胆, 把方才这些小心收起, 将平日的凶恶样子拿出来, 卷一卷那油晃晃的衣袖, 走上集去。” ▶ 《官场现形记》第五六回: “ 傅二棒锤 仔细看他二人: 一个 呼里图 , 满脸的烟气, 青枝枝的一张脸;一个 搭拉祥 , 满脸的滑气, 油幌幌的一张脸。” ▶ 鲁迅 《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 “但我们走到交际场中去, 就往往可以看见这样的事实, 是两位胖胖的先生, 彼此弯腰拱手, 满面油晃晃的正在开始他们的扳谈--”
- 白晃晃 báihuānghuāng(~的)白而亮:~的照明弹。
- 精晃晃 形容光亮。 ▶ 《初刻拍案惊奇》卷一: “如今见他拿出精晃晃的白银来做用钱, 方知是实。”
- 银晃晃 yínhuǎnghuǎng[as bright as silver] 像白银一样闪闪发亮
- 晃晃悠悠 huànghuBng-yōuyōu[stagger;wobble;shake from side to side] 摇摇晃晃地很不稳定他晃晃悠悠地往前走
- 金晕 金色的光晕。 ▶ 宋 苏轼 《浴日亭》诗: “坐看 旸谷 浮金晕, 遥想 钱塘 涌雪山。” ▶ 《宋史‧五行志二上》: “﹝ 天禧 三年﹞十一月, 上饶县 民 王寿 园中生芝草三本, 皆金晕, 其二连理。”
- 金昴 指昴宿。 昴宿中, 则冬天至。 ▶ 唐 元稹 《夜绩判》: “玉衡指孟冬之野, 促绩鸣寒;金昴临短景之昏, 厥人当燠。”参阅《书‧尧典上》。
- 金晨 道书仙宫名。 ▶ 《云笈七签》卷一○一: “于时受命, 总统忆津玄降 玉华 之女、 金晨 之童各三千人。”
- 金昭玉粹 谓如金玉之明美。
- 金景 1. 金色的光芒。 ▶ 《文选‧班固<东都赋>》: “岳修贡兮川效珍, 吐金景兮歊浮云, 宝鼎见兮色纷縕。” ▶ 吕延济 注: “景, 光也。 言鼎之光色歊然出云而纷纭焉。” 2. 指西方落日。 ▶ 南朝 宋 鲍照 《还都口号》: “维舟歇金景, 结棹俟昌风。” ▶ 钱仲联 补注: “金景, 西日也。”
- 金星草 草名。 又名凤尾草、七星草。 ▶ 宋 宋祁 《益部方物略记‧金星草》: “﹝金星草﹞生 峨眉 青城山 , 叶似萱草, 其背有点, 双行相偶, 黄泽类金星, 人号黄星草, 亦云金钏草, 皆以肖似取之, 今医家以傅疽创甚良。”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九‧金星草》﹝集解﹞引 掌禹锡 曰: “金星草, 西南州郡多有之, 以 戎州 者为上。 喜生背阴石上净处, 及竹菁中少日色处, 或生大木下及背阴古瓦屋上。 初出深绿色, 叶长一二尺, 至深冬背生黄星点子, 两两相对, 色如金, 因得金星之名。”
- 金晶 1. 道家指用金烧炼而成的丹药。 谓服之可以长生。 ▶ 唐 吕岩 《绝句》: “捉得金晶固命基, 日魂东畔月华西。” ▶ 唐 吕岩 《赠乔二郎》诗: “金晶飞到上宫里, 上宫下宫通光明。” 2. 水晶的一种。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姑妄听之一》: “ 漳州 产水晶, 云五色皆备, 然赤者未尝见, 故所贵惟紫。 别有所谓金晶者, 与黄晶迥殊, 最不易得, 或偶得之, 亦大如豇豆, 如瓜种止矣。”
- 金星礜石 礜石的一种。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金四‧特生礜石》: “礜石有数种……桃花礜石、金星礜石、银星礜石、特生礜石, 俱是一物, 但以形色立名。”亦省称“ 金星礜 ”。
- 金曲卮 见“ 金屈卮 ”。
- 金星礜 见“ 金星礜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