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戈铁甲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同“金戈铁马”。
- 金戈 1. 戈的美称。 ...
- 铁甲 tiějiǎ①古代用铁片连缀而成的战衣。②用厚钢板做成的车或船的外壳:...
- 金戈铁马 jīn gē tiě mǎ 【解释】戈闪耀着金光,马配备了铁甲。比喻战争。也形容战士持枪驰马的雄姿。【出处】《新五代史·李袭吉传》:“金戈铁马,蹂践于明时。”【示例】想当年~,气吞万里如虎。(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词)【拼音码】jgtm【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描写战争【英文】shining spears and armored horses
- 金戈铁骑 见“金戈铁马”。
- 铁甲金戈 借指武职、军人。 ▶ 元 王伯成 《天宝遗事诸宫调‧遗事引》: “响珊珊铁甲金戈, 明晃晃斧钺刀枪。”参见“ 金戈铁马 ”。
- 金戈 1. 戈的美称。 ▶ 南朝 齐 谢朓 《侍宴华光殿曲水诗》: “翠葆随风, 金戈动日。” ▶ 唐 李白 《发白马》诗: “一扫清大漠, 包虎戢金戈。” ▶ 明 高启 《唐昭宗赐钱武肃王铁券歌》: “ 天目山 前异人出, 金戈双举风烟开。” ▶ 郭孝成 《陕西光复记》: “此日金戈飞舞, 他年铜像嵯峨, 共扫异族之腥膻, 同敷大 汉 声教, 不亦休乎!” 2. 借指雄师劲旅, 威武的军士。 ▶ 明 张四维 《双烈记‧家庆》: “金戈绣袄马前呼, 野外人家惊未睹。” 3. 借指武职。 ▶ 明 唐顺之 《谢赐银币表》: “伏念臣铅刀微器, 袜线短才, 谬承韦弁之司, 忝属金戈之役。”
- 铁甲 tiějiǎ①古代用铁片连缀而成的战衣。②用厚钢板做成的车或船的外壳:~车。
- 铁甲舰 tiějiǎjiàn装甲舰。
- 铁甲车 tiějiǎchē装甲车。
- 铁甲兵轮 军舰的旧称。 ▶ 清 张百熙 《上条呈时事疏》: “铁甲兵轮, 宜劝 华 商之在外洋者, 捐资购办也。”
- 铁马金戈 ①形容威武雄壮的士兵和战马。②谓战事,兵事。
- 金悬 亦作“金县”。 金鼓之乐。 ▶ 《文选‧颜延之<皇太子释奠会作>诗》: “堂设象筵, 庭宿金悬。” ▶ 张铣 注: “金悬, 谓金鼓之乐也。” ▶ 南朝 齐 谢超宗 《齐明堂乐颂‧嘉荐乐》: “节动轩越, 声流金县。” ▶ 唐 魏徵 《五郊乐章‧雍和》: “金悬夕肆, 玉俎朝陈。”
- 金戚 作仪仗用的金色斧子。 ▶ 《汉书‧王莽传上》: “左建朱钺, 右建金戚。” ▶ 颜师古 注: “钺戚皆斧属。”
- 金徽玉轸 金徽玉轸 基本解释:徽:系琴弦的丝线;轸:转动琴弦的轴。高贵、雅致的琴徽和琴轴。形容流畅悦耳的琴声。也比喻超凡脱俗的雅调。
- 金戟 金饰的戟。 ▶ 唐 李白 《明堂赋》: “张龙旗与虹旌, 攒金戟与玉戚。” ▶ 唐 杜甫 《醉为马坠诸公携酒相看》诗: “ 甫 也诸侯老宾客, 罢酒酣歌拓金戟。” ▶ 宋 曾巩 《送程公辟使江西》诗: “ 三吴 月出照金戟, 百越 风来吹玉斝。”
- 金徽 1. 琴上系弦之绳。 ▶ 南朝 梁元帝 《秋夜》诗: “金徽调玉轸, 兹夕抚离鸿。” 2. 指用金属镶制的琴面音位标识。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 蜀 中 雷氏 斮琴, 常自品第, 第一者以玉徽, 次者以瑟瑟徽, 又次者以金徽, 又次者螺蚌之徽。” 3. 借指琴。 ▶ 唐 黄滔 《塞上》诗: “金徽互呜咽, 玉笛自凄清。” ▶ 明 汤式 《一枝花‧素兰》曲: “纬天经地 鲁 仲尼 , 也将他演入金徽。” ▶ 清 钮琇 《觚剩续编‧越巢近体》: “几时卧空谷, 终日抱金徽。”
- 金户 1. 指朱门豪富之家。 ▶ 南朝 梁 沈君攸 《薄暮动弦歌》: “金户半入藂林影, 兰径时移落蕊香。” 2. 指从事淘金的人家。 ▶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七章第三节: “伎作户专门从事手工业劳动, 如绫罗户从事丝织, 金户从事淘金。”
- 金德 五德之一。 谓以金而德王。 古代阴阳学家以五行相生相克和终而复始的循环变化, 说明王朝兴替的原因, 称为“五德终始”。 ▶ 《史记‧封禅书》: “ 殷 得金德, 银自山溢。” ▶ 《魏书‧礼志一》: “ 晋 承 魏 , 土生金, 故 晋 为金德。” ▶ 《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行德政合化灾变歌》: “金德清洁政劲切, 其化紧敛令露膏。 其变肃杀霜早降, 其灾苍乾草木凋。”参见“ 五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