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口玉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旧时用以指天子之言。后泛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
- 金口 1. 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  ...
- 玉音 yùyīn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词(多用于书信):伫候~。◆ 玉音yùyī...
- 金口玉牙 jīn kǒu yù yá 【解释】金、玉:比喻珍贵。指皇帝是金口玉牙,说什么是什么,不能更改。现比喻说一不二【出处】晋·夏侯湛《抵疑》:“今乃金口玉音,漠然沉默。”【示例】柳青《创业史》第二部第一章:“不信你长个~!我故意从屋里取来秤一称。”【拼音码】jkyy【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含贬义
- 金口玉言 jīn kǒu yù yán 【解释】旧时俗指皇帝说的话。现在指说出口不能改变的话(用在讽刺)。【拼音码】jkyy【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指说话正确,不能改变【英文】oracular words
- 玉音 yùyīn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词(多用于书信):伫候~。◆ 玉音yùyīn尊称对方的书信、言词(多用于书信):伫候~。
- 金口 1. 对他人之口或言语的敬称。 ▶ 南朝 梁 萧统 《七契》: “鄙人固陋, 自潜幽薮, 必枉话言, 敬聆金口。” ▶ 前蜀 贯休 《拟齐梁体寄冯使君》诗之三: “伟哉 桐江 守, 雌黄出金口。” ▶ 清 李渔 《意中缘‧诳姻》: “梅香不住的斟酒, 待我与娘子谈心, 如今开一开金口吧!” 洪深 《鸡鸣早看天》第一幕: “ 林先生 : (向 李世昌 )马上就去‘拍照片’么?希望你旗开得胜, 马到成功! 李世昌 : 谢你的金口。” 2. 特指帝王之口或帝王之言。 ▶ 宋 王禹偁 《初出京过琼林苑》诗: “ 琼林 侍游宴, 金口独褒扬。” ▶ 明 高明 《琵琶记‧奉旨招婿》: “玉音之盟, 金口说合。” ▶ 《人民文学》1981年第9期: “ 嬴政 说: 寡人历来金口不开, 开口不改。” 3. 佛教语。 谓佛之口舌如金刚坚固不坏。 ▶ 隋炀帝 《宝台经藏愿文》: “前佛后佛, 谅同金口。 即教当教, 宁殊玉牒。” ▶ 唐 王维 《为干和尚进注仁王经表》: “非夫自得性空, 密印心地, 见闻自在, 宗说皆通者, 何以证玉毫之光, 辨金口之义。” ▶ 唐 裴漼 《少林寺碑》: “如来金口之说, 连云可庇。”
- 金口角 乐器名。 即唢呐。 形似喇叭。 因其两端以铜为口, 故名。 ▶ 《北堂书钞》卷一二一引 晋 陶侃 表: “伏维武库倾荡, 宿卫有阙, 辄简选其差可奉献金口角一双。”
- 金口御言 同“金口玉音”。
- 金口木舌 jīn kǒu mù shé 【解释】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出处】汉·扬雄《法言·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拼音码】jkms【用法】联合式;作宾语;指宣扬圣人教化的话
- 金台 1. 金砌的台;华美的台。 ▶ 《艺文类聚》卷二七引 三国 魏 崔琰 《述初赋》: “列金台之蹇产, 方玉阙之嵯峨。” 2. 神话传说中神仙居处。 ▶ 《海内十洲记‧昆仑》: “其一角有积金为天墉城, 而方千里, 城上安金台五所, 玉楼十二所。” ▶ 南朝 宋 刘义庆 《幽明录》: “海中有金台, 出水百丈, 结构巧丽, 穷尽神功。” ▶ 唐 吴筠 《游仙》诗之七: “金台罗中天, 羽客恣游息。” 3. 黄金台 的省称。 比喻延揽士人之处。 ▶ 唐 罗隐 《春日投钱塘元帅尚父》诗之一: “正忧衰老辱 金台 , 敢望 昭王 顾问来。” ▶ 宋 秦观 《谢程公辟启》: “引置 金台 之馆, 俾参珠履之游。” ▶ 郭沫若 《归国杂吟》: “ 金台 寂寞思 廉颇 , 故国苍茫走 屈平 。” 4. 指古 燕 都 北京 。 ▶ 明 沈榜 《宛署杂记‧铺行》: “当 成祖 建都 金台 时, 即因居民疏密, 编为保甲。” ▶ 清 朱彝尊 《酬洪升》诗: “ 金台 酒坐擘红笺, 云散星离又十年。” ▶ 章炳麟 《咏南海康氏》: “北上 金台 望国氛, ‘ 对山 救我’带犹存。”
- 金台夕照 旧时 北京 十景之一。 ▶ 明 蒋一葵 《长安客话‧黄金台》: “都城 黄金台 , 出 朝阳门 循濠而南, 至东南角, 岿然一土阜是也。 日薄崦嵫, 茫茫落落, 吊古之士, 登斯台者, 辄低回睠顾, 有千秋灵气之想。 京师八景有曰‘金台夕照’, 即此。”
- 金台市骏 又作:千金市骨。谓不惜以高价买养骏马。比喻延揽贤才十分诚恳。语本《战国策·燕策一》所载燕昭王筑黄金台招贤的故事。
- 金史 《金史》撰成于元代,全书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是反映女真族所建金朝的兴衰始末的重要史籍。 《金史》是元修三史之一,最早议修于元世祖中统二年(公元1261年),以后在至元元年、十六年,以及仁宗朝、文宗朝都分别议论过修史的事,都因义例难定未付诸实行,直到元顺帝至正三年(公元1343年),才决定“各与正统”,《辽》、《金》、《宋》三史分别撰修。翌年十一月,《金史》告成,前后用了不到一年的时间。修三史的都总裁官是右丞相脱脱,参加修《金史》的有铁木尔塔识、张起岩、欧阳玄、王沂、杨宗瑞等,其中欧阳玄的贡献最为突出,他制订《金史》撰修的发凡举例,书中的论、赞、表、奏皆他属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