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桑子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词牌名。 原本 唐 教坊大曲, 名《采桑》或《杨下采桑》。
▶ 南朝 后主 作词名《采桑子传》, 宋 初名《采桑子》。 一名《罗敷媚》、《丑奴儿》。 双调四十四字。
- 采桑 1. 乐府相和曲名。 此曲始出于《陌上桑》...
- 子 zǐ ㄗˇ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女。~孙。~嗣。~弟(后辈人,...
- 采桑 1. 乐府相和曲名。 此曲始出于《陌上桑》, 南朝 宋 鲍照 、 梁 简文帝 、 陈后主 等均有此曲, 名《采桑》。 后人多所仿效。 2. 乐府清商曲名。 属西曲, 又称《采桑度》。 亦为舞曲名。 参阅《乐府诗集‧清商曲辞五‧<采桑度>序》。 3. 乐府近代曲名。 ▶ 《乐府诗集‧近代曲辞二‧<采桑>序》: “《乐苑》: ‘《采桑》, 羽调曲。 又有《杨下采桑》。 ’按《采桑》本清商西曲也。” ▶ 唐 张祜 有此作。
- 采桑度 乐府清商曲名。 参见“ 采桑 ”。
- 采棺 用柞、栎之木做的棺材。 柞、栎杂木, 不耐腐, 贫民用以为棺, 意谓简陋。 ▶ 汉 桓宽 《盐铁论‧通有》: “今 吴 越 之竹, 隋 唐 之材, 不可胜用;而 曹 卫 梁 宋 , 采棺转尸。”
- 采样 cǎiyàng采集样品;取样:食品~检查。
- 采椁 栎木做的套棺。 ▶ 汉 桓宽 《盐铁论‧散不足》: “桐棺不衣, 采椁不斫。”参见“ 采棺 ”。
- 采木 采办木料。 ▶ 《北史‧隋纪下‧炀帝》: “庚申, 遣黄门侍郎 王弘 、上仪同 于士澄 往 江 南采木, 造龙舟、凤艒、黄龙、赤舰、楼船等数万艘。” ▶ 《清平山堂话本‧张子房慕道记》: “七怕采木花棺椁, 八怕牢中展却难。”
- 采椽 栎木或柞木椽子。 言俭朴。 ▶ 《韩非子‧五蠹》: “ 尧 之王天下也, 茅茨不翦, 采椽不斫。” ▶ 《史记‧太史公自序》: “堂高三尺, 土阶三等, 茅茨不翦, 采椽不刮。” ▶ 司马贞 索隐引 韦昭 曰: “采椽, 栎榱也。” ▶ 《汉书‧艺文志》: “茅屋采椽, 是以贵俭。” ▶ 颜师古 注: “采, 柞木也。” ▶ 宋 苏轼 《超然台记》: “去雕墙之美, 而蔽采椽之居。” ▶ 章炳麟 《訄书前录‧客帝匡谬》: “夫苟怠惰苟安, 虽采椽茅茨, 若自处于臣虏, 可以亡国。”
- 采服 1. 古代按等级区分的有彩色纹饰的衣服。 ▶ 《国语‧楚语下》: “使名姓之后, 能知四时之生、牺牲之物、玉帛之类, 采服之仪……而心率旧典者为之宗。” 2. 泛指色彩华美的衣服。 ▶ 唐 权德舆 《送崔端公入京觐省》诗: “带月轻帆疾, 迎霜采服新。” II古代“九服”之一。 ▶ 《周礼‧夏官‧职方氏》: “其(男服)外方五百里曰采服。”参见“ 九服 ”。
- 采椽不斫 采椽不斫拼音:cǎi chuán bù zhuó 注音:ㄘㄞˇ ㄔㄨㄢˊ ㄅㄨˋ ㄓㄨㄛˊ 成语解释采椽不斫【拼音】:cǎi chuán bù zhuó【解释】:采:柞木。比喻生活简朴。【出处】:《韩非子·五蠹》:“尧之王天下也,茅茨不翦,采椽不斫。”汉·曹操《度关山》诗:“不及唐尧,采椽不斫。世叹伯夷,欲以厉俗。”
- 采暖 cǎinuǎn设计建筑物的防寒取暖装置,使建筑物内部得到适宜的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