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俞吁咈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书·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又《尧典》:“帝曰:‘吁,咈哉!’”都、俞、吁、咈均为叹词。以为可,则曰都、俞;以为否,则曰吁、咈。后因用“都俞吁咈”形容君臣论政问答,融洽雍睦。
- 都俞 见“ 都俞吁咈 ”。
- 吁咈 1. 语本《书‧尧典》: “帝曰: ‘咨!...
- 吁咈都俞 《书·尧典》:“帝曰:‘吁!咈哉!’”又《益稷》:“禹曰:‘都!帝,慎乃在位。’帝曰:‘俞!’”吁,不同意;咈,反对;都,赞美;俞,同意。本以表示尧、舜、禹等讨论政事时发言的语气,后用以赞美君臣间论政之和洽。
- 吁咈 1. 语本《书‧尧典》: “帝曰: ‘咨!四岳, 汤汤洪水方割, 荡荡怀山襄陵, 浩浩滔天。 下民其咨, 有能俾乂?’佥曰: ‘于! 鲧 哉。 ’帝曰: ‘吁!咈哉, 方命圮族。 ’岳曰: ‘异哉, 试可乃已。 ’帝曰: ‘往!钦哉。 ’九载, 绩用弗成。” ▶ 孔 传: “凡言吁者, 皆非帝意。” ▶ 蔡沈 集传: “咈者, 甚不然之之辞。”后以“吁咈”表示不以为然之意。 ▶ 唐 李商隐 《井泥四十韵》: “ 禹 竟代 舜 立, 其父吁咈哉。” 2. 谓君臣和洽。 ▶ 清 黄宗羲 《子刘子行状》上: “得一 陈子壮 之忠, 而又以过戆坐辜, 使朝宁无吁咈之风。”参见“ 吁咈都俞 ”。
- 都候 古代主行夜巡逻的卫士官。 ▶ 《后汉书‧百官志二》: “左右都候各一人。” ▶ 刘昭 注: “《周礼》司寤氏有夜士, 干宝 注曰: ‘今都候之属。 ’”
- 都公 唐 尚书省左右司的别称。 ▶ 唐 李肇 《唐国史补》卷下: “旧说吏部为省眼……二十四曹呼左右司为都公。” ▶ 宋 洪迈 《容斋四笔‧官称别名》: “ 唐 人好以它名标榜官称……左右司为都公, 太子庶子为宫相。”
- 都保正 宋 代都保之长。 详“ 都保 ”。
- 都关 主关, 中心关隘。 ▶ 《晋书‧天文志上》: “建星六星在南斗北, 亦曰天旗, 天之都关也。”
- 都保 宋神宗 熙宁 时 王安石 创行保甲法, 以十家为一保, 五十家为一大保, 十大保为一都保。 ▶ 《宋史‧兵志六》: “ 熙宁 初, 王安石 变募兵而行保甲, 帝从其议……乃诏畿内之民, 十家为一保, 选主户有干力者一人为保长;五十家为一大保, 选一人为大保长;十大保为一都保, 选为众所服者为都保正, 又以一人为之副。”
- 都养 为众人做饭烧菜。 ▶ 《史记‧儒林列传》: “ 儿宽 贫无资用, 常为弟子都养。” ▶ 司马贞 索隐: “谓 倪宽 家贫, 为弟子造食也。 ▶ 何休 注《公羊》‘灼烹为养’。 案: 有厮养卒, 厮掌马, 养造食。” ▶ 《晋书‧隐逸传‧祈嘉》: “贫无衣食, 为书生都养以自给。”亦指为众人做饭烧菜的人, 厨工。 ▶ 清 钱谦益 《耦耕堂记》: “信若子之言, 予愿为都养, 给扫除之役。”
- 都佼 犹首要。 ▶ 《管子‧君臣下》: “选为都佼, 冒之以衣服, 旌之以章旗, 所以重其威也。” ▶ 郭沫若 等集校: “‘选’殆‘适’之误……‘都佼’犹言首要。 ▶ 尹 谓‘必选其都雅佼好者’而立之, 夫既为嫡, 何由必其‘都雅佼好?’又何由有所选择耶?”
- 都内 1. 内府, 国家的金库。 ▶ 《史记‧平准书》: “乃募豪民田 南夷 , 入粟县官, 而内受钱于都内。” ▶ 裴駰 集解引 服虔 曰: “入谷于外县, 受钱于内府也。” ▶ 北周 庾信 《燕射歌辞‧羽调曲二》: “钱则都内贯朽, 仓则常平粟红。” ▶ 《隋书‧炀帝纪》: “赤仄之泉, 流溢于都内。” 2. 掌管国库的官吏。 ▶ 《汉书‧张安世传》: “ 安世 以父子封侯, 在位大盛, 乃辞禄。 诏都内别臧 张氏 无名钱以百万数。” ▶ 颜师古 注引 文颖 曰: “都内, 主臧官也。”
- 都作院 1. 宋 代制造军械的地方, 隶属工部军器所。 ▶ 《宋史‧职官志五》: “南渡置御前军器所。 ▶ 建炎 三年, 诏军器监并归工部, 东西作坊、都作院并入军器所。” 2. 金 代各州囚犯服役之所。 ▶ 宋 宇文懋昭 《大金国志‧科条》: “拘役之处, 逐州有之, 曰都作院, 所徒之人, 或使之磨甲, 或使之土工, 无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