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祸就福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bì huò jiù fú
【解释】避开凶险,趋向幸福。
【出处】宋·张君房《云笈七签》第五十五卷:“或示形象,倚托物类,使人思惟,自解意趣,吉凶善恶,了然知之,避祸就福,所向谐也。”
【拼音码】bhjf
【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英文】pursue good fortune and avoid disaster
- 避祸 犹避害。 ▶ 《宋书‧王景文传》: “有心于...
- 就 jiù ㄐㄧㄡˋ1)凑近,靠近:避难~易。~着灯看书。2)到,从事,开...
- 福 fú ㄈㄨˊ1)一切顺利,幸运,与“祸”相对:~气。享~。造~。祝~。...
- 避祸 犹避害。 ▶ 《宋书‧王景文传》: “有心于避祸, 不如无心于任运。” ▶ 金 元好问 《临汾李氏任运堂》诗之二: “履危恨无机, 避祸欣有策。” ▶ 明 方孝孺 《答郑仲辩书》之一: “所图既不果, 避祸畏事, 不能昭雪明德, 扬于殿陛, 以揭其忠诚, 皆不肖无状之罪。”
- 避祸求福 见“避祸就福”。
- 避禄 犹辞官。 ▶ 三国 魏 嵇康 《六言‧老莱妻贤名》: “不愿夫子相 荆 , 相将避禄隐耕。” ▶ 宋 张耒 《王子开朝散早年以疾病谢事还江阴求诗为别》之三: “避禄免危疾, 弃铅得黄金。”
- 避碍 避开障碍。 ▶ 汉 扬雄 《法言‧君子》: “水避碍则通于海, 君子避碍则通于理。” ▶ 宋 陈傅良《村居》诗之一: “择栖未定鸟离立, 避碍已通鱼并行。”
- 避禅 谓逃避禅位于己。 ▶ 《晋书‧束晰传》: “ 稷 契 奋庸以宣道, 巢 由 洗耳以避禅。”
- 避眼 隐蔽, 不易被人发现。 ▶ 《金瓶梅词话》第九十回: “他那里曲湾小巷, 倒避眼, 咱两个投奔那里去。”
- 避秦 1. 晋 陶潜 《桃花源记》: “自云先世避 秦 时乱, 率妻子邑人, 来此绝境, 不复出焉。”后以“避秦”指避世隐居。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司马裔神道碑》: “ 夏阳 适 晋 , 得 随会 而同奔; 东海 避 秦 , 与 毛公 而俱隐。” ▶ 唐 苏广文 《自商山宿隐居》诗: “闻道 桃园 堪避 秦 , 寻幽数日不逢人。” 2. 指躲避强暴或战乱。 ▶ 《元人小令集‧梧叶儿‧天台洞》: “夕有猿敲户, 朝无客扣门, 见几个捕鱼人, 犹自向山中避 秦 。” ▶ 清 李渔 《奈何天‧狡脱》: “我们参禅原是虚名, 避 秦 乃其实意。” ▶ 李大钊 《警告全国父老书》: “乃若 安南 亡于 法 , 朝鲜 并于 日 , 其墐户无天, 避 秦 无地之惨剧, 尤为见者心酸, 闻者发指。” 3. 簏名。
- 避眚 旧时的一种风俗。 于死者回煞之期, 死者家属举家外出以避。 ▶ 清 沈覆 《浮生六记‧坎坷记愁》: “ 邗江 俗例, 设酒淆于死者之室, 一家尽出, 谓之‘避眚’。”参见“ 回煞 ”。
- 避秦客 指隐士或躲避战乱的人。 ▶ 元 邓文原 《赵干<春山曲嵨图>》诗: “往来岂是避 秦 客, 理乱不闻度岁华。” ▶ 清 黄景仁 《杂咏》: “ 渊明 有心人, 归拟避 秦 客。”
- 避盖 遮盖。 ▶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佥事俛首无辞, 只得认了道: ‘一时酒醉触怒, 做了这事, 乞看缙绅体面, 避盖此则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