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电话号码 繁體版 English 日本語
登录 注册

避世金马是什么意思

发音:  
"避世金马"的近义词  
用"避世金马"造句
意思解释手机版
  • bì shì jīn mǎ

    【解释】避世:逃避世务;金马:借指宫殿。指身为高官而逃避世务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陆沉于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嵩庐之下!”
    【示例】《北齐书·文苑传·樊逊》:“陆沉世俗,~,何必深山嵩庐之下。”
    【拼音码】bsjm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贬义
  • 避世    bìshì脱离现实生活,避免和外界接触:~绝俗。
  • 金马      1.  金制的马匹。   ...
  • 避世金门    见“避世金马”。
  • 金马      1.  金制的马匹。    ▶ 《汉书‧张骞传》: “天子既好 宛 马, 闻之甘心, 使壮士 车令 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 宛王 贰师城 善马……﹝ 宛王 ﹞遂不肯予 汉 使。    ▶ 汉 使怒, 妄言, 椎金马而去。”    2.  指 金马门 。    ▶ 《文选‧扬雄<解嘲>》: “ 公孙 创业于 金马 , 骠骑发迹于 祁连 。”    ▶ 李善 注引 孟康 曰: “ 公孙弘 对策于 金马门 。”    ▶ 宋 叶适 《题费肃校书遗事》诗: “郤辞 金马 直, 归卧 锡山 峰。”    ▶ 清 黄宗羲 《与陈介眉庶常书》: “若复使之待诏 金马 , 魏野 所谓断送老头皮也。”    3.  指 汉 代国家藏书之所。    ▶ 汉 班固 《两都赋》序: “内设 金马 石渠 之署, 外兴乐府协律之事。”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匡赞》: “圣上好文, 书籍之盛事, 自古未有…… 前汉 有 金马 、 石渠 , 后汉 有 兰台 、 东观 。”    4.  指朝廷或帝都。    ▶ 明 陈汝元 《金莲记‧诗案》: “自家 章敦 ……鼠钻幸穴, 因而位列铜螭;孤假权门, 自此威行金马。”    ▶ 康有为 《和临桂周黻卿翰林有感》: “蹉跎梦金马, 感怆泣铜驼。”    5.  借指翰林院。 亦指翰林。    ▶ 宋 徐铉《柳枝》词: “ 金马 词臣赋小诗, 梨园弟子唱新词。”    ▶ 明 何景明 《春雪诸翰林见过》诗之二: “置酒邀金马, 开轩对玉珂。”    ▶ 清 龚自珍 《洞仙歌》: “又七载低颜软尘红, 向 金马 词场, 讯他荣悴。”参见“ 金马玉堂 ”。    6.  我国 福建省 沿海 金门 、 马祖 两岛的并称。
  • 千金马    指骏马。    ▶ 北周 庾信 《望野诗》: “试策千金马, 来登 五丈原 。”    ▶ 唐 虞世南 《门有车马客》诗: “赭汗千金马, 绣轴五香车。”参见“ 千金市骨 ”。
  • 金马客    指翰林学士。    ▶ 唐 刘禹锡 《分司东都蒙襄阳李司徒相公书问因以奉寄》诗: “早忝 金马 客, 晚为 商洛 翁。”    ▶ 宋 欧阳修 《六一诗话》: “﹝ 谢伯初 诗: ﹞下国难留 金马 客, 新诗传与竹枝娘。”
  • 金马署    西汉 时国家藏书处名。 借指集书省、翰林院等机构。    ▶ 《文选‧陆厥<奉答内兄希叔>》: “属叨 金马署 , 又点 铜龙门 。”    ▶ 李善 注: “叨 金马署 , 谓为秀才也。    ▶ 《<两都赋>序》曰: ‘内设 金马 、 石渠 之署。 ’” 宋 沈遘 《七言送沈景休知常州》: “使君去从 金马署 , 颜朱发漆意气横。”    ▶ 明 唐顺之 《送张学士归蜀省亲》诗: “曳履暂违 金马署 , 承欢遥入 锦官城 。”参见“ 金马 ”。
  • 金马门    汉 代宫门名。 学士待诏之处。    ▶ 《史记‧滑稽列传》: “ 金马门 者, 宦﹝者﹞署门也。 门傍有铜马, 故谓之曰‘金马门’。”    ▶ 唐 刘禹锡 《为郎分司寄上都同舍》诗: “籍通 金马门 , 身在 铜驼陌 。”    ▶ 宋 高似孙 《纬略》卷七: “待诏 金马门 , 汉 盛选也。 以 汉 之久, 而膺此选者仅若此耳, 殊不轻畀也。”亦省称“ 金门 ”。    ▶ 汉 扬雄 《解嘲》: “与群贤同行, 历 金门 上 玉堂 有日矣。”    ▶ 唐 李贺 《酒罢张大彻索赠诗》: “ 金门 石阁 知卿有, 豸角鸡香早晚含。”
  • 避世墙东    《后汉书·逸民传·逢萌》:“君公(王君公)遭乱独不去,侩牛自隐。时人谓之论曰:‘避世墙东王君公。’”后用“避世墙东”谓隐居于市井贩夫之中。
  • 避世离俗    bì shì lí sú 【解释】逃避浊世,超脱凡俗【出处】东汉·王充《论衡·定贤》:“以清节自守,不降志辱身为贤乎?是则避世离俗,长沮、桀溺之类也。”【示例】清·章炳麟《訄书·原变》:“山林之士,~以为亢者,其侏张不群,与夫贪墨佣驽之役夫,诚相去远矣。”【拼音码】bsl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超俗
  • 避世绝俗    bì shì jué sú 【解释】脱离现实生活,不和人们往来。形容隐居山林,不与世人交往。一般指消极处世的态度。【出处】《庄子·刻意》:“此江海之士,避世之人。”《晋书·华轶传》:“栖情玄远,确然绝俗。”【拼音码】bsjs【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含贬义,指消极处世的态度【英文】seclude oneself from the world to avoid politics
  • 玉堂金马    玉堂殿和金马门的并称。玉堂殿,原为汉未央宫的属殿;金马门,原为汉宫宦者署门。均为学士待诏之所。后亦沿用为翰林院的代称。
  • 金马碧鸡      1.  形状像马的金, 形状像鸡的碧。 皆为宝物。 亦指神名。    ▶ 《汉书‧王褒传》: “后方士言 益州 有金马、碧鸡之宝, 可祭祀致也。 宣帝使 裒 往祀焉。”    ▶ 《汉书‧郊祀志下》: “或言 益州 有 金马 碧鸡 之神, 可醮祭而致。”    ▶ 颜师古 注引 如淳 曰: “金形似马, 碧形似鸡。”    ▶ 《后汉书‧郡国志五》: “ 越巂郡 十四城: 青蛉 有 禺同山 , 俗谓有金马碧鸡。”后以“金马碧鸡”作为祥瑞之物。    ▶ 清 汪琬《代寿洪太傅七十序》: “自是之后, 禁旅可班, 军屯可复, 金马碧鸡可致。”    2.  山名。 在今 云南 昆明 附近。 两山上分别有 金马 碧鸡 神祠。    ▶ 清 顾祖禹 《读史方舆纪要‧云南二‧云南府》: “ 金马山 , 府东二十五里, 西对 碧鸡山 , 相距五十馀里, 其中即 滇池 也。    ▶ 汉 宣帝 神爵 元年, 方士言 益州 金马 碧鸡 之神可祠而至……即此。”后以“金马碧鸡”借指边远之地。    ▶ 清 钮琇 《觚剩‧序赋创格》: “﹝ 陈三岛 《为毕西临作<当泣草>序》: ﹞ 锦江 彩石, 信穷河汉之槎; 金马 碧鸡 , 日断 岣嵝 之使。”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黎都督檄云南文》: “ 永历 被擒, 金马 碧鸡 之乡, 沦于异族。”
  • 避丸    《左传‧宣公二年》: “ 晋灵公 不君, 厚敛以雕墙;从台上弹人, 而观辟丸也。”后以“避丸”为暴君虐民取乐之典。    ▶ 唐 李峤 《弹》诗: “避丸深可诮, 求炙遂难忘。”    ▶ 《东周列国志》第五一回: “崇台歌管未停声, 血溅朱楼起外兵;莫怪台前无救者, 避丸之后绝人行。”
  • 避之若浼    《孟子·公孙丑上》:“推恶恶之心,思与乡人立,其冠不正,望望然去之,若将浼也。”赵岐注:“与乡人立,见其冠不正,望望然,惭愧之貌也,去之恐其污己也。”后以“避之若浼”谓躲避惟恐不及,生怕沾污了自身。
  • 避乖    犹避难。    ▶ 元 郑光祖 《王粲登楼》第二摺: “如今那友人门下难投托, 因此上安乐窝中且避乖, 倒大来悠哉。”    ▶ 元 无名氏 《雁门关》第一摺: “若说俺朝野公卿, 无一个将相之才, 因此上万乘君向西 蜀 避乖, 谁曾见这一场兴衰。”    ▶ 元 徐再思《殿前欢‧观音山眠松》曲: “老苍龙, 避乖高卧此山中。”
  • 避乖龙      1.  乖龙, 神话传说中的一种龙, 苦于行雨而到处藏避, 故俗称“避乖龙”。    ▶ 《太平广记》卷四二五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郭彦郎》: “世言乖龙苦于行雨, 而多窜匿, 为雷神捕之。”    ▶ 元 马致远 《陈抟高卧》第一摺: “到这戌字上呵水成形, 火长生, 避乖龙大小运今年并。”    ▶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摺: “多谢你老禅师倒赔了纸墨, 不想那避乖龙肯分的去碑上起, 可早霹雳做粉零麻碎。”    2.  借指避开。    ▶ 元 尚仲贤 《单鞭夺槊》第三摺: “这一个枪去疾, 那一个鞭下的猛, 半空中起了一个避乖龙。”
  • 避乘骢    同“避骢马”。   宋 曾巩 《送赵资政》诗: “朝廷推指佞, 都邑避乘骢。”    ▶ 元 萨都剌 《送唐卿御史》诗: “故乡归衣锦, 行路避乘骢。”    ▶ 元 大欣 《送萨天锡照磨赴燕南宪幕》诗: “重来无几日, 除道避乘骢。”
避世金马是什么意思,避世金马的中文解释,避世金馬是什麽意思避世金马 meaning in Chinese,发音,例句,用法,同义词,反义词由查查汉语词典提供,版权所有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