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顽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谓抛弃愚妄。
▶ 晋 陆云 《失题》诗: “毁方遯象, 遗顽履贞。”
2. 指残剩的顽虏。
▶ 郭沫若 《奴隶制时代‧驳<实庵字说>》: “揆其所以, 盖民乃敌虏之顽强不服命者, 即是忠于故族而不甘受异族统治者之遗顽, 而臣或宰则其中之携贰者。”
- 遗 (遺)yí ㄧˊ1)丢失:~失。~落。2)漏掉:~忘。~漏。3)丢失的...
- 顽 (頑)wán ㄨㄢˊ1)愚钝:愚~。冥~不灵(愚昧顽钝不灵活)。2)不...
- 遗顾 帝王临终托孤于某大臣的遗诏。 ▶ 唐 李华 《杂诗》之五: “ 绛侯 与 博陆 , 忠朴受遗顾。”
- 遗颁 指皇帝遗诏中关于赏赐臣子的条款。
- 遗音馀韵 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韵致。形容作品美妙。
- 遗风 yífēng某个时代留传下来的风气:古代~│~余韵。
- 遗音余韵 前人作品的馀音和韵致。 形容作品美妙。 ▶ 《宣和书谱‧皇象》: “则又见其遗音馀韵, 得之于笔墨外也。”
- 遗风余习 见“ 遗风馀俗 ”。
- 遗音 1. 谓留下声音。 ▶ 宋 苏轼 《雷州》诗之三: “终日数椽间, 但闻鸟遗音。” ▶ 宋 陈师道 《次韵苏公西湖观月听琴并涉颖》之二: “路暗鸟遗音, 江清鱼弄姿。” 2. 指留下的声音。 ▶ 宋 秦观 《韩枢密夫人挽词》之一: “旧像瞻揄阙, 遗音想佩环。” ▶ 清 涂大酉 《杂诗》: “飞鸿迟迟来, 掉入青烟路。 遗音落风中, 适与歌声过。” 3. 不绝之馀音。 形容音乐或诗歌极其美好。 ▶ 《礼记‧乐记》: “《清庙》之瑟, 朱弦而疏越, 壹倡而三叹, 有遗音者矣。”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三十: “箫管有遗音, 梁王 安在哉。” ▶ 宋 苏轼 《送俞节推》诗: “ 吴兴 有君子, 淡如朱丝琴。 一唱三太息, 至今有遗音。” ▶ 明 唐龙 《<大复集>序》: “凡得若干首, 洋洋纚纚, 一唱一叹而有遗音焉。” 4. 前代留传下来的音乐。 ▶ 三国 魏 嵇康 《琴赋》: “情舒放而远览, 接 轩辕 之遗音。” ▶ 戴明扬 注引 梁章钜 曰: “ 黄帝 使 伶伦 截竹, 乐律起于 黄帝 , 故云‘接 轩辕 之遗音’。” ▶ 唐 陈季 《湘灵鼓瑟》诗: “遗音如可赏, 试奏为君听。” ▶ 郭沫若 《今昔集‧钓鱼台访古》: “ 翰笙 ( 阳翰笙 )言: 花苗 人甚忧抑, 其音乐亦甚凄凉……我听了这话, 联想到《楚辞》, 《楚辞》的悲抑或不无 苗 民的遗音吧?” 5. 哀声。 ▶ 《易‧小过》“飞鸟遗之音” 唐 孔颖达 疏: “遗, 失也。 鸟之失声, 必是穷迫未得安处。 ▶ 《论语》曰: ‘鸟之将死, 其鸣也哀。 ’故知遗音即哀声也。” ▶ 唐 李商隐 《哭遂州萧侍郎二十四韵》: “遗音和 蜀 魄, 易箦对 巴 猿。” 6. 死者生前所说的话。 ▶ 《文选‧潘岳<悼亡诗>之二》: “寝兴目存形, 遗音犹在耳。” ▶ 李善 注: “《左氏传》: 晋 穆嬴 曰: 今君虽终, 言犹在耳。” ▶ 《文选‧卢谌<赠刘琨一首并书>诗》: “畴曩伊何, 逝者弥疏, 温温恭人, 慎终如初。 览彼遗音, 恤此穷孤。” ▶ 李善 注: “遗音, 谓 谌 父之言也。” ▶ 明 李东阳 《明故资政大夫谥文僖董公墓志铭》: “比有哭子之戚, 公屡致吊慰, 讣至之后, 盖犹有遗音焉。” 7. 留下音信。 ▶ 唐 刘禹锡 《伤往赋》: “ 龙门 风霜苦, 别鹤哀鸣夜衔羽; 吴江 波浪深, 雌剑一去无遗音。”
- 遗风余俗 前代遗留下来的风俗。 ▶ 汉 贾谊 《治安策》: “曩之为 秦 者, 今转而为 汉 矣, 然其遗风馀俗, 犹尚未改。”亦作“ 遗风馀习 ”。 ▶ 《宣和书谱‧卫恒》: “家学相传, 四世不坠, 盛哉, 遂与 王 谢 家遗风馀习相季孟也。”
- 遗露 1. 谓留下露水。 ▶ 《文选‧陆机<叹逝赋>》: “野每春其必华, 草无朝而遗露。” ▶ 李善 注: “夫露之在草, 无一朝有馀。 以喻人之居世, 无一时而能故也。” 2. 犹坠露。 ▶ 晋 陶潜 《闲情赋》: “栖木兰之遗露, 翳青松之馀阴。” ▶ 逯钦立 注: “ 何孟春 注: ‘《楚辞》: 朝饮木兰之坠露。 ’栖, 休止。 这句是说要在芳洁的地方休止。” 3. 犹显露。 ▶ 萧军 《第三代》第二部十五: “河流从几座山的空隙偶尔像蛇的肚腹似的遗露出一段段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