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言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íyán
死者死前留下来的话:临终~。
- 遗 (遺)yí ㄧˊ1)丢失:~失。~落。2)漏掉:~忘。~漏。3)丢失的...
- 言 yán ㄧㄢˊ1)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
- 遗誉 指身后的荣誉。 ▶ 《汉书‧礼乐志》: “是以光名著于当世, 遗誉垂于无穷也。” ▶ 《艺文类聚》卷二六引 三国 魏 丁仪 《厉志赋》: “羡 首阳 之遗誉, 憎千驷之馀讪。” ▶ 清 蒲松龄 《代毕刺史祭王长人夫人》: “名媛芳躅, 遗誉无穷。”
- 遗觌 犹言消失不见。 ▶ 南朝 宋 鲍照 《佛影颂》: “金光绝见, 玉毫遗觌。”
- 遗誓 遗诫, 遗教。 ▶ 三国 魏 阮籍 《东平赋》: “巡 襄城 之间收兮, 诵纯一之遗誓。” ▶ 晋 潘岳 《夏侯常侍诔》: “临终遗誓, 永锡尔类。”
- 遗觉 谓舍弃一切尘念。 ▶ 南朝 陈 庾僧渊 《又答张君祖》诗: “研几通微妙, 遗觉忽忘身。”
- 遗计 1. 犹失策。 ▶ 《后汉书‧桓郁传》: “是以虑无遗计, 举无过事。” ▶ 《宋书‧邓琬传》: “凡诸将帅, 皆忠无匿情, 智无遗计, 果干刚鸷, 谲略多奇。” ▶ 宋 崔伯易 《感山赋》: “不募人访铜, 而私或自铸, 重给民旷土, 而争籴于胡。 遗计若此, 庸为利欤!” 2. 指死者留下的计谋、计划等。 ▶ 《三国演义》第三三回回目: “ 曹丕 乘乱纳 甄氏 , 郭嘉 遗计定 辽东 。” 3. 遗留财产。 计, 生计, 指财产。 ▶ 清 刘大櫆 《<朱子颖诗集>序》: “ 子颖 之父祖, 皆为达官, 然不为子孙留遗计, 而 子颖 少时衣食不足。”
- 遗视 1. 流盼;含情而视。 ▶ 《楚辞‧招魂》: “靡颜腻理, 遗视矊些。” ▶ 蒋骥 注: “遗视, 流盼也。”一说, 偷看。 见 王逸 注。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二七: “倾城思一顾, 遗视来相夸。” ▶ 南朝 梁 沈约 《日出东南隅行》: “中有倾城艳, 顾景织罗纨。 延躯似纤约, 遗视若回澜。” 2. 目力未及;看不见。 ▶ 明 李诩 《戒庵老人漫笔‧老年拗拗》: “自少入试, 执题目牌下, 便能远瞩, 及今蝇头细字, 灯下犹能辨之, 颇为远近无遗视。”
- 遗讥 犹见笑。 ▶ 明 王锜 《寓圃杂记‧胡忠安公》: “臣掌天下大礼, 一不合宜, 遗讥万世。”
- 遗规 1. 先前留下来的法度、规则。 ▶ 晋 张华 《答何劭》诗之二: “ 周任 有遗规, 其言明且清。” ▶ 清 张五典 《示吏》诗: “社仓遗规传紫阳, 其人经画行其乡。” ▶ 刘师培 《南北文学不同论》: “ 温子升 长于碑版, 叙事简直, 得 张 蔡 之遗规; 卢思道 长于歌词, 发音刚劲, 嗣 建安 之佚响。” 2. 留下的谋划。 ▶ 宋 岳珂 《桯史‧吴畏斋谢贽启》: “时北事已章灼, 余念数路出师, 具有殷鉴, 虽上流运奇, 先王有遗规, 而今未必能。”
- 遗讬 遗讬(遺託)拼音:yí tuō 注音:ㄧˊ ㄊㄨㄛ 词语解释指帝王临终前的嘱托。《南齐书·徐孝嗣传》:“帝疾甚, 孝嗣 入居禁中,临崩受遗託,重申开府之命。” 南朝 梁 任昉 《齐竟陵文宣王行状》:“公仰惟国典,俛遵遗託。” 宋 刘跂 《王升之诔》:“庶无愆于遗託,君亦不昧夫所知。”
- 遗覆 遗亡, 丧失。 ▶ 明 袁宏道 《公安县儒学梁公生祠记》: “今公第发明 孔 孟 之深旨, 使人知道之无遗覆, 而诸子百家无异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