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史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yìshǐ
[historical records beyond the history] 正史以外的历史记载;散失的史事
- 逸 yì ㄧˋ1)跑,逃跑,逃~。奔~。2)散失:~散。~史。~事。~闻。...
- 史 shǐ ㄕˇ1)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亦指记述、研究这些的文字和...
- 逸名 1. 犹美名。 ▶ 唐 皮日休 《七爱诗‧卢徵君鸿》: “万世 唐 书中, 逸名不可比。” ▶ 前蜀 曹松 《吊李翰林》诗: “ 李白 虽然成异物, 逸名犹与万方传。” 2. 谓失传的姓名。
- 逸句 1. 风格超逸的文句。 ▶ 三国 魏 卞兰 《赞述太子表》: “窃见所作《典论》及诸赋颂, 逸句烂然, 沈思泉涌, 华藻云浮。” ▶ 宋 梅尧臣 《度支苏才翁挽词》诗之二: “高才飞健鹘, 逸句吐明珠。” 2. 散失的文句。 ▶ 清 吴振棫 《养吉斋馀录》卷四: “ 晋 傅咸 《污卮赋》, 见 张溥 《百三家‧傅中丞集》, 文不全, 《赋汇》外集附之逸句中。”
- 逸味 犹美味。 ▶ 《艺文类聚》卷八六引 晋 傅玄 《李赋》: “入口流溅, 逸味难原;见之则心悦, 含之则神安。”
- 逸口 过分失实之言。 ▶ 《书‧盘庚上》: “相时憸民, 犹胥顾于箴言, 其发有逸口。” ▶ 孔 传: “言憸利小民尚相顾于箴诲, 恐其发动有过口之患。” ▶ 蔡沈 集传: “逸口, 过言也。”
- 逸品 1. 谓技艺或艺术品达到超众脱俗的品第。 ▶ 《梁书‧武帝纪下》: “六艺备闲, 棋登逸品。”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画一》: “世之评画者, 立三品之目: 一曰神品, 二曰妙品, 三曰能品。 又有立逸品之目于神品之上者。” 2. 指散失的物品。 ▶ 郭沫若 《断断集‧再谈官票宝钞》: “但 江 浙 两省这些逸品, 似乎只是‘样钱’(当时由地方拟铸, 具呈中央的钱样), 并没有见诸实行。”
- 逸叟 遁世隐居的老人。 ▶ 元 卢挚 《朱履曲‧访立轩上人》曲: “恰数点空林雨后, 笑多情逸叟风流。” ▶ 清 顾禄 《桐桥倚棹录‧第宅》: “﹝ 王人鉴 ﹞不茹荤血, 面削形癯, 见者知为枯禅逸叟也。” ▶ 清 李调元 《樵夫笑士赋》: “反不如山林有王佐, 看 渭 滨逸叟之垂纶。”
- 逸发 谓神情超逸而容光焕发。 ▶ 南朝 宋 颜延之 《赭白马赋》: “异体峰生, 殊相逸发。” ▶ 宋 曾巩 《喜晴》诗: “光华逸发万物上, 精气敻与扶桑通。” ▶ 清 徐沁《明画录‧赵左》: “神韵逸发, 为士林所珍。”
- 逸唱 超群出众的吟唱。 ▶ 唐 孟郊 《喜与长文上人宿李秀才小山池亭》诗: “更闻清净子, 逸唱颇难俦。” ▶ 清 王诒寿 《<历朝诗录>自序》: “ 襄陵 逸唱, 实媲盛于赓扬;晨露清词, 乃先轨乎比兴。” ▶ 清 费洪学 《登滕王阁》诗: “才人逸唱秋烟渺, 帝子遗墟夕照红。”
- 逸友 方外之友, 志趣高雅的友人。 ▶ 清 张潮 《幽梦影》卷上: “重九须酌逸友。” ▶ 清 方履籛 《黄氏息圃记》: “逸友相过, 觞罍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