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七纸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连史纸的一种。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凡禁地有异言异服及喧嚷犯禁者, 得诘而责之, 事大则开具连七纸手本, 名曰事件, 禀司礼监奏处。”亦省作“ 连七 ”。
▶ 明 屠隆 《考盘馀事‧纸笺‧国朝纸》: “ 永乐 中, 江西 西山 置官局造纸, 最厚大而好者曰连七、曰观音纸。”
▶ 清 蒲松龄 《日用俗字‧纸扎章》: “笺印蜡花为绣缎, 铂粘连七作金银。”
- 连七 见“ 连七纸 ”。
- 纸 (紙)zhǐ ㄓˇ1)用植物纤维制成的薄片,作为写画、印刷书报、包装等...
- 倚马七纸 yǐ mǎ qī zhǐ 【解释】比喻文章写得快。【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桓宣武北征袁虎时从,被责免官。会须露布文,唤袁倚马前令作。手不掇笔,俄得七纸,殊可观。”【拼音码】ymqz
- 连三 1. 连续三次。 ▶ 宋 马永卿 《嬾真子‧韩退之上书》: “ 退之 于正月二月三月连三上书于 贾耽辈 。”引申指连续不断。 ▶ 《儒林外史》第三一回: “你将来先去会了 王胡子 , 这奴才好酒, 你买些酒与他吃, 叫他在主子跟前说你是太老爷极欢喜的人, 他就连三的给你银子用了。” 2. 连接三物。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粤西游日记一》: “连过三窍, 意谓若窍内旁通, 连三为一。” ▶ 清 叶梦珠 《阅世编‧学校五》: “旧例: 诸生入泮必取府、县考试原卷与入学试卷一并连钉, 覆试之日, 给发新生, 至 康熙 初, 始废连三试卷之例。” 3. 纸之一种。 详“ 连二 ”。 4. 方言。 一种并排有三个抽屉的老式桌子。 ▶ 老舍 《正红旗下》四: “箱子、柜子、连三上的铜活就不该动动手吗?” 老舍 《离婚》六: “大嫂马上非认 菱 作乾女儿不可, 也立刻想起家中橱柜里还有一对花漆木碗, 连三的抽屉里--西边那个--有一个银锁。” 5. 连忙, 急忙。 ▶ 《南京民间故事‧狼报恩》: “她连三披衣下床, 点亮灯笼, 打开大门。” ▶ 《南京民间故事‧和事桥》: “他看花了眼, 还以为是个大甲鱼哩, 连三伸手去逮。”
- 连三并四 同“连三接二”。
- 连一连二 见“ 连一接二 ”。
- 连三接二 又作:接连不断。
- 连一接二 谓接连不断。 ▶ 钱锺书 《围城》七: “这件事难保不坏了脸上的风水, 不如意事连一接二地来。”亦作“ 连一连二 ”。 徐哲身《反啼笑因缘》第一回: “看那圆圈连一连二的飞舞空中, 她便嘻嘻哈哈的笑了。”
- 连三接五 同“连三接二”。
- 连一不二 接连不断。 ▶ 钱锺书 《围城》四: “ 遯翁 题名字上了瘾, 早想就十几个排行的名字, 只等媳妇们连一不二养下孩子来顶领。”
- 连三接四 同“连三接二”。
- 连…带… lián…dài…①表示前后两项包括在一起:~本~利ㄧ~车~牲口都借来了ㄧ~老~小一共去了二十三个。②表示两种动作紧接着,差不多同时发生:~说~唱ㄧ~滚~爬ㄧ~蹦~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