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人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避开坏人。 指躲避无道之君。
▶ 《论语‧微子》: “滔滔者, 天下皆是也, 而谁以易之?且而与其从辟之人士也, 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何晏 集解: “士有辟人之法, 有辟世之法。
▶ 长沮 、 桀溺 谓 孔子 为士, 从辟人之法;己之为士, 则从辟世之法。”
2. 谓驱除行人使避开。
▶ 《孟子‧离娄下》: “君子平其政, 行辟人可也。”
▶ 杨伯峻 注: “辟, 同‘辟’。 古代上层人物出外, 前有执鞭者开道, 犹如后代的鸣锣开道。”
- 辟 bì ㄅㄧˋ1)君主:复~。2)指君主招来,授予官职:~召。~引。~书...
- 人 rén ㄖㄣˊ1)由类人猿进化而成的能制造和使用工具进行劳动、并能运用...
- 辟仗 即仪仗、仪卫。 因其负责清道保卫, 故称。 ▶ 《新唐书‧突厥传上》: “我闻 晋王 丁夜得辟仗出, 我乘间突进, 可犯行在。” ▶ 《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十年》: “上尝幸 未央宫 , 辟仗已过, 忽于草中见一人带横刀, 诘之, 曰: ‘闻辟仗至, 惧不敢出, 辟仗者不见, 遂伏不敢动。 ’” 胡三省 注: “辟仗者, 卫士在驾前攘辟左右, 止行人, 所谓陈兵清道而后行也。”
- 辟书 徵召的文书。 ▶ 三国 魏 阮籍 《奏记诣太尉蒋济》: “开府之日, 人人自以为掾属;辟书始下, 而下走为首。” ▶ 《陈书‧孔奂传》: “司徒 王僧辩 先下辟书, 引 奂 为左西曹掾, 又除 丹阳 尹丞。” ▶ 宋 王安石 《送张仲容赴杭州孙公辟》诗: “忆我屡随游客入, 喜君今赴辟书还。”
- 辟仗箭 箭名。 古时车驾出入宫闱行勘合仪式的用物之一。 ▶ 宋 沈括 《梦溪笔谈‧故事一》: “大驾卤簿中有勘箭, 如古之勘契也。 其牡谓之雄牡箭, 牝谓之辟仗箭, 本胡法也。”
- 辟举 开发;开垦。 ▶ 《管子‧牧民》: “国多财则远者来, 地辟举则民留处。” ▶ 尹知章 注: “举, 尽也。 言地尽辟则人留而安居处也。” ▶ 许维遹 校注: “《广雅‧释诂一》‘发, 举也’, 则‘举’亦可训发。 辟、辟同。 ‘地辟举’犹言地开发也。” II徵召荐举。 ▶ 《后汉书‧荀爽传》: “ 爽 见 董卓 忍暴滋甚, 必危社稷, 其所辟举皆取才略之士, 将共图之。” ▶ 宋 王安石 《乞制置三司条例》: “所有本司合置官属, 许令辟举, 及有合行事件, 令依条例以闻。” ▶ 清 顾炎武 《生员论下》: “请用辟举之法, 而并存生儒之制, 天下之人, 无问其生员与否, 皆得举而荐之于朝廷。”参见“ 辟除 ”。
- 辟任 举用。 ▶ 明 方孝孺 《孙伯融传》: “上既才 炎 , 遂以 炎 为 处州 总制, 钱谷兵马之籍, 悉以委之, 不取申报, 且以敕牒未署者付之, 听其辟任。” ▶ 明 刘元卿 《贤奕编‧闲钞下》: “前代重臣得自辟任下僚, 今大臣有专擅选官之律。”参见“ 辟除 ”。
- 辟世 避世。 谓逃避浊世, 隐居不仕。 ▶ 《论语‧宪问》: “贤者辟世, 其次辟地, 其次辟色, 其次辟言。” ▶ 《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 “昔 卞和 献宝, 楚王 刖之; 李斯 竭忠, 胡亥 极刑。 是以 箕子 详狂, 接舆 辟世, 恐遭此患也。” ▶ 《隶释‧汉老子铭》: “遗 孔子 以仁言, 辟世而隐居, 变易姓名。 唯恐见知。” ▶ 清 周中孚 《郑堂札记》卷四: “夫 溺 自言‘岂若从辟世之士哉’, 郑 不以属之辟世者, 未知何意?”
- 辟位 离开君王之位。 ▶ 《史记‧五帝本纪》: “ 尧 辟位凡二十八年而崩, 百姓悲哀, 如丧父母。” ▶ 明 宋濂 《跋高宗所书<神女赋>》: “此卷乃辟位后所书, 时春秋已高而犹弗之废, 诚可谓勤也已。”
- 辟佛 斥佛教, 驳佛理。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四: “ 永叔 不识佛理, 强辟佛;不识书, 强评书。” ▶ 清 郑燮 《焦山读书寄四弟墨》: “况自 昌黎 辟佛以来, 孔 道大明, 佛焰渐息。 帝王卿相, 一遵六经四子之书, 以为齐家治国平天下之道。 此时而犹言辟佛, 亦如同嚼蜡而已。”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四》: “果为 孔子 , 可以辟佛, 颜曾 以下弗能也。”
- 辞馆 1. 指 北宋 朝廷设立的昭文馆、史馆、集贤院。 三馆职掌图籍之编校及国史的编修, 任职人员一般从文学之士中考选。 ▶ 宋 曾巩 《吕升卿馆阁校勘通判郓州制》: “尔蚤以艺文列于辞馆。” 2. 旧谓塾师辞职。 ▶ 《儿女英雄传》第十八回: “只是他那里肯受教, 还在那里顶撞先生。 先生道: ‘反了!反了!要辞馆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