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金蹈海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战国时,秦军围赵都邯郸,齐人鲁仲连以利害进说赵魏大臣,劝阻尊秦昭王为帝,并表示若秦王为帝,则自己将蹈东海而死。秦军退后,赵平原君以千金谢之,鲁仲连却不受,以为为人排难解纷而取酬,是商贾之事。见《史记·鲁仲连邹阳列传》。后以“辞金蹈海”比喻不慕富贵,慷慨有气节。
- 辞 (辭)cí ㄘˊ1)告别:告~。~诀。~行。~世。~别。2)不接受,请...
- 金 jīn ㄐㄧㄣˉ1)一种化学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黄赤色,质软...
- 蹈海 dǎohǎi〈书〉跳到海里(自杀):~自尽ㄧ~而死。
- 蹈海人 指 战国 时 鲁仲连 。
- 鲁连蹈海 战国时齐国人鲁仲连不满秦王称帝的计划,曾说,秦如称帝,则蹈东海而死。后以“鲁连蹈海”表示宁死而不受强敌屈辱的气节、情操。
- 辞锋 谓文章、议论锐利如有锋芒。 ▶ 《宋书‧袁淑传》: “罄笔端之用, 展辞锋之锐。” ▶ 唐 李白 《夏日陪司马武公与群贤宴姑熟亭序》: “翰林客卿, 挥辞锋以战胜。” ▶ 宋 司马光 《送导江李主簿君俞》诗: “学海无涯富, 辞锋一战勋。” ▶ 明 唐顺之 《与季彭山书》: “剖破传注专门之学, 辞锋所向, 决古人所未决之疑, 而开今人所不敢开之口。” ▶ 周立波 《山那面人家》: “他咬字道白, 先从解放前后国内的形势谈起, 慢慢吞吞地, 带着不少的术语, 把辞锋转到了国际形势。”
- 辞采 亦作“辞彩”。 1. 犹文采。 指诗文的藻饰。 ▶ 《后汉书‧文苑传上‧祢衡》: “ 衡 揽笔而作, 文无加点, 辞采甚丽。” ▶ 《北齐书‧孝昭帝纪》: “帝所览文籍, 源其指归而不好辞彩。” ▶ 宋 司马光 《起请科场札子》: “凡取士之道, 当以德行为先, 文学为后;就文学之中, 又当以经术为先, 辞采为后。” ▶ 清 姜承烈 《<书影>序》: “或索诗及古文辞, 挥毫辄就, 文不加点而辞采烂然。” ▶ 秦牧 《艺海拾贝‧核心》: “而那些辞采华丽, ‘骈四骊六’, 洋洋洒洒, 极尽雕琢之能事, 但是思想却贫乏可笑的 六朝 骈文, 却为后代人们所鄙弃。” 2. 指言辞华美。 ▶ 《南齐书‧沈文季传》: “ 文季 虽不学, 发言必有辞采, 当世称其应对。”
- 辞阙 京官外放, 赴任前朝见皇帝。 ▶ 唐 杨巨源 《送裴中丞出使》诗: “辞阙天威和雨露, 出关春色避风霜。”参见“辞见班。”
- 辞醴 因醴酒不设而辞去。 典出《汉书‧楚元王刘交传》: “初, 元王 敬礼 申公 等, 穆生 不耆酒, 元王 每置酒, 常为 穆生 设醴。 及王 戊 即位, 常设, 后忘设焉。 ▶ 穆生 退曰: ‘可以逝矣!醴酒不设, 王之意怠, 不去, 楚 人将钳我于市。 ’”后因以“辞醴”指不受官爵。 ▶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 楚 筵辞醴日, 梁 狱上书辰。” ▶ 仇兆鳌 注: “辞醴, 谓不受伪官。”
- 辞阻 犹推辞。 ▶ 《剪灯新话‧水宫庆会录》: “君但请行, 毋用辞阻。”
- 辞鄙意拙 辞鄙意拙 基本解释:鄙:粗俗、低劣;义:意思;拙:拙劣。文词庸俗,立意拙劣。
- 辞隆从窳 谓辞去高位, 接受低职。 ▶ 汉 蔡邕 《桓彬论》: “仕不苟禄, 绝高也;辞隆从窳, 洁操也。”
- 辞邑 辞去封邑。 借指辞官退休。 ▶ 《晏子春秋‧杂下二八》: “ 晏子 相 景公 , 老, 辞邑。”
- 辞青 旧俗每年农历九月九日重阳节, 人们结伴游山, 于郊外饮酒, 谓之“辞青”。 又称登高。 ▶ 清 潘荣陛 《帝京岁时纪胜‧九月‧辞青》: “都人结伴呼从, 于 西山 一带看红叶, 或于 汤泉 坐汤, 谓菊花水可以却疾。 又有治肴携酌, 于各门郊外痛饮终日, 谓之辞青。”
- 辞避 托辞退避。 ▶ 战国 楚 宋玉 《登徒子好色赋》: “﹝处子﹞复称诗曰: ‘寤春风兮发鲜荣, 洁斋俟兮惠音声。 赠我如此兮, 不如无生。 ’因迁延而辞避。” ▶ 《宋史‧刘保勋传》: “吾受君命, 未尝辞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