趑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亦作“趑趄”。 亦作“趑趣”。
犹恣睢。 狂妄、凶暴;放纵肆扰。
▶ 《晋书‧华谭传》: “ 蜀 人服化, 无携贰之心, 而 吴 人趑雎, 屡作妖寇。”
▶ 《魏书‧崔楷传》: “ 定州 逆虏, 趑趣北界; 邺下 凶烬, 蚕噬腹心。”
▶ 《魏书‧乐志》: “ 晋 氏失政, 中原纷荡。
▶ 刘 石 以一时奸雄, 跋扈 魏 赵 ; 苻 姚 以部帅强豪, 趑趄 关 辅 。”
▶ 《隋书‧高祖纪上》: “ 陈顼 因循伪业, 自擅 金陵 , 屡遣丑徒, 趑趄 江 北。 公指麾藩镇, 无不摧殄。”
▶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好知己恶及第》: “ 隐 禀性趑趄, 沆 之门吏家仆靡不恶之。”
- 趑 zī ㄗˉ1)〔~趄(jū)〕a.行走困难;b.想前进又不敢前进,如“...
- 雎 jū ㄐㄩˉ1)〔~鸠〕古书上说的一种鸟。亦称“王雎”。雎鸠
- 趒 tiào ㄊㄧㄠˋ1)古同“跳”。
- 趑趣 见“ 趑雎 ”。
- 趓 duǒ ㄉㄨㄛˇ1)古同“躲”:“被隋兵所追,无处~藏。”
- 趓楼 门侧小楼。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宫阙制度》: “左右趓楼二。 趓楼登门两斜庑, 十门。 阙上两观皆三趓楼。”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宫阙制度》: “角楼四, 据宫城之四隅, 皆三趓楼。”
- 趑趄嗫嚅 欲进又退,欲言又止。形容奴颜婢膝,畏缩不前的样子。语本唐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伺候於公卿之门,奔走於形势之途,足将进而趑趄,口将言而嗫嚅,处秽汙而不羞,触刑辟而诛戮,徼倖於万一,老死而后止者,其於为人贤不肖何如也?”
- 趔 liè ㄌㄧㄝˋ1)〔~趄(qiè)〕身体歪斜,脚步不稳的样子。趔趄
- 趑趄不前 zī jū bù qián 【解释】形容犹豫畏缩不敢前进。【示例】我们要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种种困难,不能畏首畏尾,~。【拼音码】zjbq【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 趔趄 lièqie[toddle] 身子歪斜,行路不稳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