谔谔以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谔谔以昌
拼音: è è yǐ chāng 简拼: eeyc
近义词: 反义词: 墨墨以亡
用法: 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解释: 谔谔:直言争辩的样子。百官敢于直言争辩,国家就会兴盛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武王谔谔以昌,殷纣墨墨以亡。”
例子:
谒后语:
谜语:
- 谔谔 è5è[honest criticism] 正言批评众人之唯唯,不若直士之谔谔。――《韩诗外传》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史记·商君传》
- 侃侃谔谔 直言无忌的样子。
- 千人诺诺, 不如一士谔谔 谓众多唯唯诺诺之人, 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 《史记‧商君列传》: “ 赵良 曰: ‘千羊之皮, 不如一狐之腋;千人之诺诺, 不如一士之谔谔。 ’”亦作“ 千夫诺诺, 不如一士谔谔 ”。 ▶ 宋 苏轼 《讲田友直字序》: “ 韩城 田益 , 字 迁之 。 ▶ 黄庭坚 以谓不足以配名, 更之曰 友直 ……何独取诸此?某曰: 夫直者, 刚者之长也, 千夫诺诺, 不如一士之谔谔。”
-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谓众多唯唯诺诺之人,不如一名诤谏之士可贵。
- 千夫诺诺, 不如一士谔谔 见“ 千人诺诺, 不如一士谔谔 ”。
-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见“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 谕 (諭)yù ㄩˋ1)告诉,使人知道(一般用于上对下):面~。手~。~旨。晓~。2)明白,古同“喻”,明白,理解。3)古同“喻”,比方。·参考词汇:instruct晓谕 训喻,训谕 通谕 手谕 不言而谕 神谕 口谕 家谕户晓 圣谕 诏谕 上谕 谕令 广譬曲谕 旁指曲谕 面谕 训谕 谕旨 告谕 谕告
- 谕义 表明礼法道义。 ▶ 《管子‧心术上》: “理也者, 明分以谕义之意也。 故礼出乎理, 理出乎义, 义因乎宜者也。”
- 谔节 忠直的节操。 ▶ 元 王恽 《韩御史画像赞》: “同峨冠于豸府, 爱谔节之孤骞。”
- 谕令 yùlìng[order] 指示
- 谔然 1. 直言貌。 ▶ 《列子‧力命》: “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 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 2. 惊愕貌。 谔, 通“ 愕 ”。 ▶ 唐 玄应 《一切经音义》卷五: “谔然, 字书或作咢, 同。 五各反。 愕, 惊也。”
- 谕劝 上级对下属的劝告。 ▶ 《“五四”爱国运动资料‧“五四”--“六三”爱国运动大事日录》: “督军闻知, 派教育厅长至各校‘谕劝’, 学生与之辩论。”
- 谔 (諤)è ㄜˋ1)正直的说话:謇~。忠~。~~(直言争辩的样子)。蹇谔匪躬 侃侃谔谔 千人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千夫诺诺,不如一士谔谔 谔谔
- 谕单 旧指上级给下级的手令或告戒的文书。 ▶ 《官场现形记》第五回: “便拿朱笔写了一纸谕单, 贴在二堂之上, 晓谕那些幕友门丁。” ▶ 《天雨花》第二六回: “面前案桌推翻倒, 谕单扯得碎纷纷。”
- 谓项 谓项 基本解释:简单判断中反映断定的对象所具有或不具有的性质或对象之间的关系的概念。如“科学技术是生产力”中的“生产力”、“上海在北京和广州之间”中的“在北京和广州之间”,都是谓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