识文断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í wén duàn zì
【解释】识字。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拼音码】swdz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英文】literate
- 识 (識)shí ㄕˊ1)知道,认得,能辨别:~辨。~破。~相(xiàng...
- 文 wén ㄨㄣˊ1)事物错综所造成的纹理或形象:灿若~锦。2)刺画花纹:...
- 断 (斷)duàn ㄉㄨㄢˋ1)长形的东西从中间分开:~裂。~层。~面。截...
- 字 zì ㄗˋ1)用来记录语言的符号:文~。汉~。~符。~母。~典。~句。...
- 孤文断句 指片断、孤立的文句。
- 识文谈字 见“识文断字”。
- 识擢 赏识并加以拔擢。 ▶ 《新唐书‧李训传》: “ 仲言 持诡辩, 激卬可听, 善钩揣人主意, 又以身儒者, 海内望族, 既见识擢, 志望不浅。” ▶ 《宣和书谱‧唐宣宗》: “其所以黜陟臣下, 皆出于己, 至于手写诏敕, 而人一被识擢, 则为时之荣遇。”
- 识断 见地和决断。 ▶ 《三国志‧吴志‧孙登传》: “ 张休 、 顾谭 、 谢景 皆通敏有识断。” ▶ 《宋史‧张咏传》: “止讹之术, 在乎识断, 不在乎厌胜也。” ▶ 清 戴震 《与是仲明论学书》: “仆闻事于经学, 盖有三难: 淹博难, 识断难, 精审难。”
- 识拔 赏识并提拔。 ▶ 《三国志‧魏志‧崔林传》“子 述 嗣” 裴松之 注引 晋 傅畅 《晋诸公赞》: “初, 林 识拔同郡 王经 于民伍之中, 卒为名士, 世以此称之。” ▶ 宋 王安石 《已除观使乞免使相札子》: “且臣蒙陛下识拔, 序之群臣之右。” ▶ 清 薛福成 《庸盦笔记‧史料一‧巡抚折藩司之焰》: “ 昆明 何根云 制军( 何桂清 )总督 两江 , 王壮愍公 ( 王有龄 )素为所识拔, 以一盐大使, 不数年间荐擢至 江苏 布政使。”
- 识时 见“ 识时务 ”。
- 识才尊贤 能识别并尊重有才能的人。
- 识时务 谓能认清形势, 了解时代潮流。 后或用作通权达变之意。 ▶ 《二刻拍案惊奇》卷四: “我且把个体面见见他, 说话之间或者识时务不提起也不见得。” ▶ 沙汀 《淘金记》四: “她并不是一个顽固分子, 倒是相当识时务的。”亦省作“ 识时 ”。 ▶ 唐 韩愈 《与袁相公书》: “又习于吏职, 识时知变, 非如儒生文士止有偏长, 退勇守专, 未为宰物者所识。” ▶ 清 黄遵宪 《感怀》诗: “识时贵知今, 通情贵阅世。” ▶ 况周颐 《蕙风词话》卷二: “自来识时达节之士, 功名而外无容心。”
- 识才 shícái[know the talent] 识别,发掘有才能的人识才善教
- 识想 意念;思想。 ▶ 《法苑珠林》卷九九: “ 罗云 闻佛恳恻之诲, 感激自厉, 克骨不忘, 精进柔和, 怀忍如地, 识想静寂, 即得阿罗汉道。” ▶ 梁启超 《十种德性相反相成议三》: “天下人固有识想与议论过绝寻常, 而所行事不能有益于大局者, 必其自信力不足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