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谍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 记牒 ”。
- 记 (記)jì ㄐㄧˋ1)把印象保持在脑子里:~忆。~取。~性。博闻强~。...
- 谍 (諜)dié ㄉㄧㄝˊ1)秘密探察军、政及经济等方面的消息:~报。间(...
- 记谘 宋 代的官场文书用语。 谓记录并向上禀报。 ▶ 宋 庞元英 《文昌杂录》卷二: “御史中丞知杂事礼上祥瑞案, 三道皆判‘记谘’, 不见出何故事。 驾部 王郎中 云: ‘谘亦诰之义, 如尚书省案式郎中侍郎判六谘名示之类。 记未详。 ’余以谓尚书省案式至尚书亦曰依判谘。 注: 非通仆射判者, 不须谘;至仆射, 但书依判而已。 然则记谘者, 恐是应记谘于上也。 亦未知果是否?”
- 记诵 jìsòng默记和背诵;熟读:他从小就~了许多古代诗文。
- 记谱法 [musical notation]以书面形式记录音乐的符号系统。将音乐以符号形式记录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符号谱(见于吉他和弦图表),描写演奏者的动作。具体地讲,就是说明要产生某种乐音需要怎样的手指动作。象征记谱法则描述声音本身,其方式多种多样,有的用不同的字母代表不同的音高,有的用图形符号来表示一定的音符组合。西方的记谱系统结合了节奏记号(音符外观形式指示声音持续时间)和音高记号(将音符置于五线谱的线或间的不同位置用来指示音高)两者。因此可用单一的记号同时表达出音高与音长,这样一连串的记号就可以同时表达出旋律和节奏。
- 记说 1. 记其所说。 ▶ 《汉书‧王莽传上》: “网罗天下异能之士, 至者前后千数, 皆令记说廷中, 将令正乖缪, 壹异说云。” ▶ 《资治通鉴‧汉平帝元始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 “令各造廷中而记其说也。” 2. 记诵讲说。 ▶ 《古尊宿语录‧云门匡真禅师广录上》: “若是初心后学, 直须摆动精神, 莫空记说。”
- 记账 见“ 记帐 ”。
- 记词 记言。 ▶ 唐 法琳 《辨正论‧九箴》: “所以左史右史, 记事记词, 直笔直言, 无矫无妄。”
- 记轸 犹纪念。 ▶ 宋 楼钥 《谢除宗正寺主簿启》: “是何庸愚, 首劳记轸, 俾居制作之地, 得以周旋其间。”参见“ 记念 ”。
- 记识 1. 记下;记住;记得。 ▶ 《书‧武成序》“识其政事, 作《武成》” 孔 传: “记识 殷 家政教善事以为法。” ▶ 《后汉书‧郎顗传》: “时卒有暴风, 宗 占知京师当有大火, 记识时日, 遣人参候, 果如其言。” ▶ 宋 宋祁 《益州谢上表》: “伏念臣早蒙记识, 得籍近严, 惟知悉心事君, 未尝枉道从众。” ▶ 清 陈维崧 《仿长庆体次阮亭集中韵》: “记识 柔奴 面, 才扶阿母床。” 2. 指记忆。 ▶ 南唐 刘崇远 《金华子杂编》卷上: “ 涓 ( 崔涓 )性俊逸, 健于记识。” ▶ 宋 蔡绦 《铁围山丛谈》卷二: “顷闻 夏英公 就试过, 适天大风吹试卷去, 不得所在, 因令重作, 亦得过, 是乃造物者故显其记识华迈之敏妙尔。” ▶ 元 姚燧 《领太史院事杨公神道碑》: “童而读书, 记识强敏, 日数千言。” 3. 加标记。 ▶ 《杂宝藏经‧莲花夫人缘》: “即以此箧, 封盖记识, 掷 恒河 中。” ▶ 清 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卷四: “古人收藏名迹, 多钤以私印记识。” 4. 指簿记。 ▶ 明 陆粲 《庚巳编‧临江狐》: “主人为其费财也, 召责之。 其人初抵讳, 因请主人覆视记识, 曾无亏漏。”
- 记载 jìzǎi①把事情写下来:据实~ㄧ回忆录~了当年的战斗历程。②记载事情的文章:我读过一篇当时写下的~。
- 记认 jìrèn①辨认:她穿着一条黄裙子,最好~ㄧ这个字形体特别,容易~。②〈方〉指便于记住和识别的标志:借来各家的椅子要做个~,将来不要还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