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不旋跬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计谋的实现十分神速。
- 计 (計)jì ㄐㄧˋ1)核算:~时。~量(liàng)。~日程功。2)测...
- 不旋跬 喻时间极短。 ▶ 《新唐书‧沙陀传》: “王...
- 不旋跬 喻时间极短。 ▶ 《新唐书‧沙陀传》: “王顷居 达靼 , 危不免。 必一朝去此, 祸不旋跬, 渠能及北虏哉!”参见“ 不旋踵 ”。
- 亡不旋跬 犹亡不旋踵。
- 计不旋踵 ①谓决不后退。旋踵,旋转脚跟。②谓要在顷刻间作出决策。
- 不旋时 不旋踵的时间。 极言为时短暂。 ▶ 《后汉书‧李固传》: “先帝宠遇 阎氏 , 位号太疾, 故其受祸, 曾不旋时。”
- 不旋踵 1. 不转动脚跟。 喻不退却逃跑。 ▶ 银雀山 汉 墓竹简《孙膑兵法‧奇正》: “使民虽不利, 进死而不旋踵, 孟贲 之所难也。” ▶ 《商君书‧画策》: “是以三军之众, 从令如流, 死而不旋踵。” ▶ 《汉书‧晁错传》: “劝以赏厚, 威以重罚, 则前死不旋踵矣!” 2. 亦作“ 不还踵 ”。 来不及转身。 喻时间极短。 ▶ 《汉书‧徐乐传》: “虽有强国劲兵, 不得还踵而身为禽, 吴楚 是也。” ▶ 颜师古 注: “还, 读曰旋。” ▶ 《新唐书‧长孙无忌传》: “祸隙已牙, 败不旋踵矣。” ▶ 苏曼殊 《断鸿零雁记》第三章: “谁料尔父辞世不旋踵, 而彼妇初心顿变耶?”
- 计不反顾 见“计无返顾”。
- 计不返顾 见“计无返顾”。
- 亡不旋踵 谓迅速灭亡。不旋踵,来不及转脚跟。形容时间极短。
- 机不旋踵 形容时机短暂。旋踵,转过脚后跟。
- 祸不旋踵 huò bù xuán zhǒng 【解释】旋踵:旋转脚跟,比喻时间极短。祸害不久就将到来。【出处】《北史·袁翻传》:“若违忤要势,祸不旋踵,虽以清白自守,犹不免请谒之累。”【示例】座内甚欣愧,然不测其来,仍虑事连宫禁,~。(五代·五王保《唐摭言》卷三)【拼音码】hbxz【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形容灾祸很快来临
- 败不旋踵 形容很快就遭到失败。
- 日计不足,岁计有余 rì jì bù zú,suì jì yǒu yú 【解释】每天算下来没有多少,一年算下来就很多了。比喻积少成多。也比喻凡事只要持之以恒,就能有很大收获。【出处】《淮南子·?真训》:“其道可以大美兴,而难以算计举也。是故日计之不足,而岁计之有余。”【拼音码】rjby
- 计上心来 jì shàng xīn lái 【解释】计谋涌上心头【出处】元·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示例】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5回:“因一沉思,~,故作失手,将那一盏油汪汪的蜡烛,向宝玉脸上只一推。”【拼音码】jsxl【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含褒义
- 计乡 指 浙江 绍兴 。 ▶ 绍兴 即古之 会稽 , 相传 禹 会诸侯计功于此, 故名。 ▶ 唐 宋之问 《祭禹庙文》: “ 之问 移班 会府 , 出佐 计乡 , 遂得载践遗尘, 远探名穴。”
- 计上心头 见“计上心来”。
- 计书 古代州郡年终向朝廷汇报情况的簿书。 ▶ 《商君书‧禁使》: “夫吏专制决事于千里之外, 十二月而计书以定事。” ▶ 唐 刘知几 《史通‧史官建置》: “ 汉 法, 天下计书先上太史, 副上丞相。” ▶ 宋 陈傅良《冯司理墓志铭》: “君偕计书上名于礼部, 两家奉酒相劳苦。” ▶ 清 方履籛 《<河内县志>叙传》: “ 汉 时计书, 既上太史, 郡国地志, 固亦在焉。”
- 计争 计较争执。 ▶ 《后汉书‧贾逵传》: “﹝ 司马均 ﹞字 少宾 ……信诚行乎州里, 乡人有所计争, 辄令祝 少宾 , 不直者终无敢言。”
- 讠部首所有汉字 查找部首“讠”,找到 153 个字,点击要查看的汉字,显示解释!笔划汉字拼音笔划汉字拼音2讠yán,4订dìng,4讣fù,4讥jī,4计jì,4认rèn,5讧hòng,5记jì,5讦jié,5讫qì,5让ràng,5讱rèn,5讪shàn,5讨tǎo,5讯xùn,5训xùn,5议yì,5讬tuō,6讹é,6访fǎng,6讽fěng,6讳huì,6讲jiǎng,6讵jù,6诀jué,6论lún,lùn,6讷nè,6讴ōu,6设shè,6讼sòng,6讻xiōng,6许xǔ,6讶yà,7诐bì,7词cí,7诋dǐ,7诂gǔ,7评píng,7诎qū,7识shí,zhì,7诉sù,7诇xiòng,7译yì,7诈zhà,7诏zhào,7诊zhěn,7证zhèng,7诌zhōu,7诅zǔ,7诃hē,7诒yí,8诧chà,8诚chéng,8诞dàn,8该gāi,8诟gòu,8诖guà,8诡guǐ,8话huà,8诙huī,8诨hǔn,8诘jié,8诓kuāng,8诔lěi,8诠quán,8诜shēn,8诗shī,8试shì,8详xiáng,8诩xǔ,8询xún,8诣yì,8诤zhèng,zhēng,8诛zhū,6xīn9诶āi,9诰gào,9诲huì,9诫jiè,9诳kuáng,9诮qiào,9说shuì,shuō,tuō,yuè,9诵sòng,9诬wū,9误wù,9诱yòu,9语yù,yǔ,9诪zhōu,10谄chǎn,10调diào,tiáo,zhōu,10读dòu,dú,10诽fěi,10课kè,10谅liàng,10诺nuò,10请qǐng,10谁shéi,shuí,10谂shěn,10谉shěn,10谇suì,10诿wěi,10谊yì,10谀yú,10诸zhū,10谆zhūn,10诼zhuó,10诹zōu,10谈tán,11谙ān,11谗chán,11谌chén,11谛dì,11谍dié,11谔ě,11谎huǎng,11谏jiàn,11谜mèi,mí,11谋móu,11谝piǎn,11谓wèi,11谐xié,11谞xū,11谖xuān,11谑xuè,11谚yàn,11谒yè,11谕yù,11谘zī,12谤bàng,12谠dǎng,12谧mì,12谟mó,12谦qiān,12谥shì,12谡sù,12谢xiè,12谣yáo,13谫jiǎn,13谨jǐn,13谩mán,màn,13谬miù,13谪zhé,14谲jué,14谰lán,14谱pǔ,14谯qiáo,qiào,14谭tán,14谮zèn,15谴qiǎn,15谳yàn,15谵zhān,19谶chèn,18y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