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听事行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谓说话能听从,事情能执行。
- 言 yán ㄧㄢˊ1)讲,说:~说。~喻。~道。~欢。~情。~必有中(zh...
- 听事 tīngshì〈书〉①听政。②大厅(多指官署中的)。也作厅事。
- 行 xíng ㄒㄧㄥˊ1)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
- 事行 1. 事迹。 ▶ 《管子‧正世》: “夫五帝三王所以成功立名, 显于后世者, 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 事行不必同, 所务一也。” ▶ 《北齐书‧李希光传》: “ 萧轨 、 王敬宝 事行, 史阙其传。” ▶ 明 宋濂 《故温州路总管府判官宣君墓志铭》: “ 彦照 之事行, 其都凡如此。” 2. 行为;品行。 ▶ 《荀子‧儒效》: “凡事行有益于理者, 立之。” ▶ 《韩诗外传》卷二: “上之人所遇, 色为先, 声音次之, 事行为后。” ▶ 《太平广记》卷一八三引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卢光启》: “ 唐 末举人, 不问事行文艺, 但勤于请谒, 号曰精切。”行, 旧读xìng。 3. 行事, 做事。 ▶ 《荀子‧王制》: “立身则从佣俗, 事行则遵佣故。” 4. 指社会伦理关系。 ▶ 《礼记‧乐记》: “律小大之称, 比终始之序, 以象事行。” ▶ 郑玄 注: “以象事行, 宫为君, 商为臣。” ▶ 孔颖达 疏: “以象事行者, 谓使人法象五声, 是事行也;若宫象君, 商象臣, 角象民, 徵象事, 羽象物, 是以象事行也。”
- 恶事行千里 è shì xíng qiān lǐ 【解释】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含有劝告的意思)。【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所谓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士君子得不戒之乎?”【示例】赶紧给她找个婆家罢,“~”,她的厉害名儿太出远了,将来没人敢要。(冰心《冬儿姑娘》)【拼音码】esxl
- 言听行从 谓说话、做事有人听从。形容威望很高。
- 言听计从 yán tīng jì cóng 【解释】什么话都听从,什么主意都采纳。形容对某人十分信任。【出处】《魏书·崔浩传》:“属太宗为政之秋,值世祖经营之日,言听计从,宁廓区夏,遇既隆也。”【拼音码】ytjc【灯谜面】刘备对孔明【用法】联合式;作谓语、状语;用于上下级或长晚辈【英文】take somebody at his words
- 言听计用 同“言听计从”。
- 言听计行 同“言听计从”。
- 言听谋决 谓说的话听从照办,出的主意决定实行。
- 计行言听 行其计,听其言。形容十分信任。
- 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 hǎo shì bù chū mén,huài shì xíng qiān lǐ 【解释】指好事不容易被人知道,坏事却传播得极快。【出处】《景德传灯录》:“僧问绍宗:‘如何是西来意?’绍宗曰:‘好事不出门,恶事行千里。’”【示例】自古道:“~。”不到半月之间,街坊邻舍都晓得了。(《金瓶梅词话》第四回)【拼音码】hsbl
- 言吐 言谈。 ▶ 《南齐书‧幸臣传‧纪僧真》: “ 僧真 容貌言吐, 雅有士风。” ▶ 《南史‧到洽传》: “ 洽 美容质, 善言吐。”
- 言句 1. 言语。 ▶ 《古尊宿语录‧临济禅师语录之馀》: “ 峰 云: ‘ 黄檗 有何言句指示于人?’师云: ‘ 黄檗 无言句。 ’” 2. 字句。 ▶ 明 何良俊《四友斋丛说‧诗二》: “尝见其古诗数首, 大率似 阮嗣宗 《咏怀》, 其趣溢出于言句之外。”
- 言发祸随 同“言出祸从”。
-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 言动 言行。 ▶ 《隋书‧儒林传‧刘炫》: “整缃素于凤池, 记言动于 麟阁 。” ▶ 金 王若虚 《<论语辨惑>总论》: “《乡党》所载, 乃圣人言动之常, 无意义者多矣。” ▶ 鲁迅 《集外集拾遗‧诗歌之敌》: “ 查理九世 的言动, 更将这事十分透彻地证明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