覆酱烧薪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极言著作无价值或不受重视。
- 覆酱 见“ 覆酱瓿 ”。
- 烧薪 《北史‧陈奇传》: “﹝ 游雅 ﹞取 奇 注《论语》、《孝经》烧于庭内...
- 烧薪 《北史‧陈奇传》: “﹝ 游雅 ﹞取 奇 注《论语》、《孝经》烧于庭内。 ▶ 奇 曰: ‘公贵人, 不乏樵薪, 何乃燃 奇 《论语》?’”后以“烧薪”谓著作没有价值, 只能当柴烧掉。 ▶ 《花月痕》第四三回: “这是我的诗文集, 和那各种杂著, 通共一百二十卷, 你替我转交 荷生 。 ▶ 《玄》文覆瓿, 《论语》烧薪, 这算甚么?只我一生的心血都在这里, 托他替我收拾罢。” ▶ 康有为 《与菽园论诗兼寄任公孺博曼宣》诗之一: “吟风弄月各自得, 覆酱烧薪空尔悲。”
- 覆酱瓿 《汉书‧扬雄传下》: “ 钜鹿 侯芭 常从 雄 居, 受其《太玄》、《法言》焉, 刘歆 亦尝观之, 谓 雄 曰: ‘空自苦!今学者有禄利, 然尚不能明《易》, 又如《玄》何?吾恐后人用覆酱瓿也。 ’ 雄 笑而不应。”覆酱瓿, 盖酱坛。 后用以比喻著作毫无价值, 或无人理解, 不被重视。 ▶ 清 恽敬 《答伊扬州书》: “知在 粤东 见 敬 文槁, 过蒙奖借……恐文质无所底, 愧见诸君子, 则今日之詅痴符, 亦终归于覆酱瓿, 贮敝筐而已。”亦省作“ 覆酱 ”。 ▶ 北周 庾信 《谢滕王集序启》: “至于凋零之后, 残缺所馀, 又已杂用补袍, 随时覆酱。” ▶ 唐 陆龟蒙 《记事诗》: “骏骨正牵盐, 《玄》文终覆酱。”
- 覆醢 倒去肉酱。 ▶ 《礼记‧檀弓上》: “ 孔子 哭 子路 于中庭, 有人吊者, 而夫子拜之。 既哭, 进使者而问故。 使者曰: ‘醢之矣。 ’遂命覆醢。”谓 孔子 痛 子路 被醢于 卫 , 不忍食其相似之物, 故命弃之。 后用以表示师生间的深厚的情谊。 ▶ 汉 班固 《幽通赋》: “游圣门而靡救兮, 虽覆醢其何补。”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洛水》: “君遇 孙秀 之难, 阖门受祸, 故门生感覆醢以增恸, 乃树碑以记事。”
- 覆酒瓮 极言著作无价值。 ▶ 《晋书‧左思传》: “﹝ 陆机 ﹞与弟 云 书曰: ‘此间有伧父, 欲作《三都赋》, 须其成, 当以覆酒瓮耳。 ’”参见“ 覆酱瓿 ”。
- 覆醴 《战国策‧燕策一》: “﹝ 苏秦 ﹞曰: ‘足下不知也。 臣邻家有远为吏者, 其妻私人。 其夫且归, 其私之者忧之。 其妻曰: ‘公勿忧也, 吾已为药酒以待之矣。 ’后二日, 夫至。 妻使妾奉卮酒进之。 妾知其药酒也, 进之则杀主父, 言之则逐主母, 乃阳僵弃酒。 主父大怒而笞之。 ’”后以“覆醴”谓隐瞒真相, 代人受过。 ▶ 三国 魏 嵇康 《释私论》: “主妾覆醴, 以罪受戮; 王陵 庭争, 而 陈平 顺旨。”
- 覆部 亦作“覆蔀”。 覆盖。 ▶ 汉 王充 《论衡‧自纪》: “使面黝而黑丑, 垢重袭而覆部, 占射之者, 十而失九。” ▶ 清 钱谦益 《荷恩仰祈天鉴疏》: “愚臣覆蔀之情事, 经久而愈明。”
- 覆问 审察讯问。 ▶ 《汉书‧外戚传下‧孝成许皇后》: “每辄决上, 可覆问也。” ▶ 清 姚鼐 《张逸园家传》: “既而上见君名, 疑部议不当, 召君令军机处覆问。”
- 覆邦 亡国。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果报‧胜国之女致祸》: “古来胜国妇女, 多能覆邦。 前人纪之甚备。”
- 覆阅 审阅;再看。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酬答书札》: “方发写人誊正, 誊完, 并原书送覆阅, 方用图章, 封实。”
- 覆逴 亦作“覆坼”。 突击检查。 亦谓检察探视。 ▶ 唐 颜师古 《匡谬正俗》卷六: “按 晋 令 成帝 元年四月十七日甲寅诏书云: 火节度七条云: 火发之日, 诣火所赴救, 御史兰台令史覆逴, 有不以法随事录坐。 又云: 交互逴覆, 有犯禁者, 依制罚之。 逴者, 谓超逾不依次第。 令所云‘覆坼’, 亦谓‘乍检乍否’, 不依次历履行之, 以出其不意耳。” ▶ 章炳麟 《检论‧订文》附《正名杂义》: “ 晋 令有‘覆逴’, 而 唐 人谓检察探视为‘覆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