裳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háng ㄔㄤˊ
1)古代指遮蔽下体的衣裙。
2)〔~~〕光明。
·参考词汇:
skirt
shang ㄕㄤ
1)〔衣~〕衣服。
·参考词汇:
skirt
shBng
――用于“衣裳”
另见 cháng
- 裳帏 见“ 裳帷 ”。
- 裲裆 1. 古代的一种长度仅至腰而不及于下, 且只蔽胸背的上衣。 形似今之背心。 军士穿的称裲裆甲。 一般人穿的称裲裆衫。 ▶ 《释名‧释衣服》: “裲裆, 其一当胸, 其一当背, 因以名之也。” ▶ 王先谦 疏证补: “案即 唐 宋 时之半背, 今俗谓之背心。 当背当心, 亦两当之义也。” ▶ 宋 郭彖 《睽车志》卷三: “有一妇人, 青衫素裲裆, 日以二钱市粥。” ▶ 姚雪垠 《李自成》第二卷第四三章: “一团乳白色的雾气掠过面前, 使他们看不清这十名骑兵的裲裆上有一个什么字儿, 只能断定他们决不是前来挑战。”参阅 周锡保 《中国古代服饰史》第九章第四节。 参见“ 两当 ”、“ 两当铠 ”。 2. 即兜肚。 ▶ 《资治通鉴‧宋顺帝升明元年》: “ 攸之 有素书十数行, 常韬在裲裆角, 云是 明帝 与己约誓。” ▶ 胡三省 注: “《博雅》曰: ‘裲裆谓之袹腹。 ’”
- 裳帷 亦作“裳帏”。 1. 帷裳, 即车围子。 ▶ 《礼记‧杂记上》: “﹝诸侯﹞其輤有裧, 缁布裳帷, 素锦以为屋而行。” ▶ 孔颖达 疏: “缁布裳帷者, 輤下棺外, 用缁色之布以为裳帷以围绕棺也。” ▶ 孙希旦 集解: “輤者, 载尸车饰之总名, 若分而言之, 则盖于上者为輤, 属于輤而四垂者为裧, 周于四旁者为裳帷, 在輤之内, 周于尸者为屋。” ▶ 《周礼‧春官‧巾车》“皆有容盖” 郑玄 注引 汉 郑司农 曰: “容, 谓幨车。 ▶ 山 东谓之裳帏, 或曰幢容。” ▶ 孙诒让 正义: “《士昏礼》云‘妇车有裧’注云: ‘裧, 车裳帏。 ▶ 《周礼》谓之容车, 有容则固有盖。 ’……帏即帷之借字。” 2. 即帷堂。 古行丧礼时设于堂上用以分隔内外的帷幕。 ▶ 唐 李翱 《祭独孤中丞文》: “入君之户, 但有裳帷, 思与君言, 不见容仪。”参见“ 帷堂 ”。
- 裲 liǎng ㄌㄧㄤˇ1)〔~裆(dāng)〕坎肩儿、背心儿的古称,如“前行看后行,齐着铁~~。”
- 裳服 衣服。 ▶ 《文选‧谢惠连<捣衣>诗》: “美人戒裳服, 端饰相招携。” ▶ 吕向 注: “谓美人之徒相与备整衣裳服装, 饰以相招携也。”
- 裱首 亦作“褾首”。 指书画装裱中用绫锦做的天头。 ▶ 宋 周密 《云烟过眼录》: “ 王右军 与 桓温 荐 谢玄 真迹……牡丹锦褾首, 俨然著色画, 盖 宣和 法锦。” ▶ 元 汤垕 《画鉴‧前贤事迹可鉴》: “ 唐 人背手卷, 多有紫绫作褾首, 玉绫作引首, 珊瑚为小轴, 如今藏经之状。”
- 裳衣 裳与衣。 亦泛指衣服。 ▶ 《诗‧齐风‧东方未明》: “东方未晞, 颠倒裳衣。” ▶ 《礼记‧中庸》: “春秋修其祖庙, 陈其宗器, 设其裳衣, 荐其时食。” ▶ 郑玄 注: “裳衣, 先祖之遗衣服也。”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 “外道服饰, 纷杂异制……裳衣无定, 赤白不恒。” ▶ 清 王士禛 《带经堂诗话‧考证‧字义》: “ 韩退之 诗多倒用成字, 盖本诸《三百篇》, 孙季昭 《示儿编》所拈, 如中林、中谷、中河、中路、中田、家室、裳衣。”
- 裱轴 亦作“褾轴”。 1. 书画裱褙时装置卷轴并加装饰。 ▶ 唐 张彦远 《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褾轴》: “书画以褾轴贾害, 不宜尽饰。” ▶ 《说郛》卷六九引 宋 赵构 《翰墨志》: “余自渡 江 , 无复 锺 王 真迹。 间有一二, 以重赏得之。 褾轴字法亦显然可验。” 2. 指裱成的卷轴。 ▶ 宋 陈鹄 《耆旧续闻》卷三: “舍此褾轴, 悉非珍藏。”
- 裳裳 鲜明美盛的样子。 ▶ 《诗‧小雅‧裳裳者华》: “裳裳者华, 其叶湑兮。” ▶ 毛 传: “裳裳, 犹堂堂也。” ▶ 孔颖达 疏: “彼堂堂然光明者, 华也。” ▶ 陈奂 传疏: “传以裳裳为堂堂之假借。 ▶ 《说文‧门部》云: ‘闛闛, 盛貌’, 与堂堂同。 ▶ 《广雅》云: ‘常常, 盛也。 ’裳常一字, 毛 与三家《诗》同意也。 于华言裳裳, 于叶言湑, 皆有盛义。” ▶ 王先谦 集疏: “ 鲁 韩 ‘裳’作‘常’。”
- 裱褫 亦作“褾褫”。 在画背的上端, 裱有一段用来包裹画身的色绢或色纸。 俗称“包首”。 ▶ 《说郛》卷六九引 宋 赵构 《翰墨志》: “本朝自 建隆 以后, 平定僭伪, 其间法书名迹皆归秘府。 先帝时又加采访……命 蔡京 、 梁师成 、 黄冕 辈编类真赝, 纸书练素, 备成卷帙。 皆用皂鸾鹊文锦褾褫, 白玉珊瑚为轴, 秘在内府。”参阅 冯鹏生 《中国书画装裱概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