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地分茅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裂土分茅”。
- 裂地 1. 地面坼裂。 亦谓使地面开裂。 &nb...
- 分茅 分封王侯。 古代分封诸侯, 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 象徵授予土地和...
- 地分 1. 军队的驻地。 ▶ 《尉缭子‧分塞令》: “中军、左、右、前、后军, 皆有地分, 方之以行垣, 而无通其交往。”一本作“ 分地 ”。 2. 分封之地;领地。 ▶ 《汉书‧高帝纪下》: “又加惠于诸侯王有功者, 使得立社稷。 地分已定, 而位号比儗, 亡上下之分。” ▶ 《北史‧宕昌传》: “姓别自为部落, 酋帅皆有地分, 不相统摄, 宕昌 即其一也。” 3. 地区, 地段。 ▶ 宋 苏辙 《论发运司以粜籴米代诸路上供状》: “ 江 湖 诸路, 自来皆系出米地分。” 4. 犹地位。 ▶ 唐 杜甫 《赠献纳使起居田舍人澄》诗: “献纳司存雨露边, 地分清切任才贤。” ▶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王述庵书》: “若夫 江 浙 学差, 皆三品以上大员, 出膺任使, 地分既高, 卓然自立。” 5. 犹地步。 ▶ 元 无名氏 《冻苏秦》第四摺: “我直捱到这地分, 在野店荒村, 被疾病缠身, 举目也那无亲, 只有你你你 张仪 是故人。”
- 裂地 1. 地面坼裂。 亦谓使地面开裂。 ▶ 汉 司马相如 《上林赋》: “其北则盛夏含冻裂地, 涉冰揭河。” ▶ 明 刘基 《怨王孙》词: “海风裂地鲸鱼死, 三万里水击 蓬莱 徙。” 2. 划分土地。 ▶ 《晏子春秋‧问上十九》: “裂地而封之, 疏爵而贵之。” ▶ 《汉书‧黥布传》: “臣请与大王杖剑而归 汉王 , 汉王 必裂地而分大王, 又况 淮南 , 必大王有也。” ▶ 唐 元稹 《出门行》: “在 楚 裂地封, 入 赵 连城贵。” ▶ 郭沫若 《豕蹄‧楚霸王自杀》: “昨天的敌人, 只要肯做扶持自己的爪牙, 今天便封王裂地。”参见“ 裂土 ”。
- 分茅 分封王侯。 古代分封诸侯, 用白茅裹着泥土授予被封者, 象徵授予土地和权力, 谓之“分茅”。 ▶ 《晋书‧八王传赞》: “有 晋 郁兴, 载崇藩翰, 分茅锡瑞, 道光恒典。” ▶ 唐 杨巨源 《重送胡大夫赴振武》诗: “向年擢桂儒生业, 今日分茅圣主恩。” ▶ 明 朱鼎 《玉镜台记‧寄家书》: “哲人萎弃真堪悼, 你勋庸未克遂分茅。” ▶ 清 叶廷管 《吹网录‧明潞王画兰石刻》: “集蓼早忧家国难, 分茅空负祖宗恩。”
- 分茅岭 即 十万大山 。 在 广东省 东兴各族自治县 西。 山顶产茅草, 草头南北异向, 故名。 相传是 汉 马援 立铜柱处, 或谓 唐 马总 所立。 参阅《广东通志‧山川》。
- 轰天裂地 见“轰天烈地”。
- 分茅列土 谓分封侯位和土地。
- 分茅胙土 分茅列土。
- 分茅裂土 fēn lù yáng biāo 【解释】原指古代帝王分封诸侯时举行的仪式。后称分封诸侯。【出处】《尚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示例】朕自当~,以爵卿等。(明·许仲琳《封社演义》第九十四回)【拼音码】fmlt【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分封诸侯
- 分茅赐土 亦作“分茅锡土”。分茅列土。
- 分茅锡土 见“分茅赐土”。
- 列土分茅 谓受封为诸侯。古代天子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社坛上的泥土授予被封者,象征土地和权力,称为“列土分茅”。
- 裂土分茅 liè tǔ fēn máo 【解释】古代分封诸侯时,用白茅裹着的泥土授予被封的人,象征授予土地和权力。【出处】《书·禹贡》:“厥贡惟土五色。”孔颖达疏:“王者封五色土以为社,若封建诸侯则各割其方色土与之,使归国立社……四方各依其方色皆以黄土覆之,其割土与之时。苴以白茅,用白茅裹土与之。”【拼音码】ltfm【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分封土地
- 裂域 犹裂土。 ▶ 南朝 梁 江淹 《让太傅扬州牧表》: “乘轺服冕, 荷 萧 张 之赏;开城裂域, 受 冯 邓 之爵。”参见“ 裂土 ”。
- 裂壤 裂土。 ▶ 南朝 梁 沈约 《刘领军封侯诏》: “宜锡圭裂壤, 允副佥属。”参见“ 裂土 ”。
- 裂巴 裂巴拼音:liě bɑ 注音:ㄌㄧㄝ ˇ ㄅㄚ 词语解释◎ 裂巴 liěba[bread] 〈方〉∶面包
- 裂土 1. 分封土地。 ▶ 《商君书‧赏刑》: “ 汤 与 桀 战于 鸣条 之野, 武王 与 纣 战于 牧野 之中, 大破九军, 卒裂土封诸侯。” ▶ 《后汉书‧陈蕃传》: “近习以非义授邑, 左右以无功传赏, 授位不料其任, 裂土莫纪其功。” ▶ 《新唐书‧李百药传》: “时议裂土与子弟功臣, 百药 上《封建论》, 理据详切, 帝纳其言而止。” ▶ 清 陈康祺 《燕下乡脞录》卷二: “当事者且谓擣穴擒渠, 功在眉睫, 人人有裂土拜爵之想。”参见“ 裂土分茅 ”。 2. 割据土地。 ▶ 吴恭亨 《诸将》诗之四: “裂土称雄各一方, 无端兄弟阋于墙。”
- 裂帛 1. 撕裂缯帛。 ▶ 《左传‧昭公元年》: “召使者, 裂裳帛而与之。” 2. 指撕裂缯帛发出的清厉声。 ▶ 唐 白居易 《琵琶行》: “曲终收拨当心画, 四弦一声如裂帛。” ▶ 《水浒传》第七一回: “是夜三更时候, 只听得天上一声响, 如裂帛相似, 正是西北乾方天门上。” ▶ 艾明之 《她和她的歌》十五: “‘爸爸!’ 白小玲 发出一声声和她年龄不相称的裂帛似地叫喊。” 3. 裁帛作书。 ▶ 《文选‧江淹<恨赋>》: “裂帛系书, 誓还 汉 恩。” ▶ 李善 注: “《汉书》曰: ‘ 常惠 教 汉 使者谓单于, 言天子射 上林 中, 得雁, 足有系帛书, 苏武 等在某泽中。 ’” 唐 徐彦伯《拟古》诗之一: “裂帛附双燕, 为予向 辽东 。” 4. 指古代的书籍。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史传》: “欲其详悉于体国, 必阅石室, 启金匮, 抽裂帛, 检残竹, 欲其博练于稽古也。”
- 裂唇 lièchún[harelip;cleftlip] 先天性畸形,上唇直着裂开。也叫“兔唇”
- 裂开 张开;分开。 ▶ 杨朔 《征尘》: “他为自己的高明的诙谐而裂开肥厚的嘴唇, 他是在替自己喝彩。” ▶ 许杰 《大白纸》十二: “一颗流星在西方闪过, 正如天门裂开, 透出白日一般的光线。”
- 裂叶风 指农历八月所刮的秋风。 ▶ 南朝 梁元帝 《金楼子‧志怪》: “八月中风至, 吹叶(蒲萄花叶)上, 伤裂有似绫纨, 故风为蒲萄风, 亦名裂叶风也。” ▶ 清 高士奇 《天禄识馀‧裂叶猎叶》: “《洞冥记》: 裂叶风, 八月风也。 又《列子》曰: 猎叶之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