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规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hángguī
行会所制定的各种章程,由同行业的人共同遵守。
- 行 xíng ㄒㄧㄥˊ1)走:~走。步~。旅~。~踪。~百里者半九十。~云...
- 规 (規)guī ㄍㄨㄟˉ1)画圆等的仪器:圆~。两脚~。2)法则,章程,...
- 行视 巡行视察。 ▶ 《史记‧夏本纪》: “ 舜 登用, 摄行天子之政, 巡狩。 行视 鲧 之治水无状, 乃殛 鲧 于 羽山 以死。”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言语》: “ 魏明帝 为外祖母筑馆于 甄 氏, 既成, 自行视。” ▶ 《资治通鉴‧后梁均王龙德元年》: “ 高季昌 遣都指挥使 倪可福 以卒万人修 江陵 外郭, 季昌 行视责功程之慢, 杖之。” ▶ 《元史‧世祖纪十三》: “尚书省遣人行视 云南 银洞, 获银四千四十八两。” ▶ 明 陆深 《玉堂漫笔》: “国初, 岁遣监察御史巡按方隅;大灾重患, 乃遣廷臣行视, 谓之巡抚。”
- 行襜 见“ 行幨 ”。
- 行角 内行角色。 ▶ 周立波 《桐花没有开》: “他心里想, 三爹有些地方的确是顽固, 但在犁耙上还是这里数一数二的行角。”
- 行褂 清 代礼服, 指出行时外穿的短褂。 ▶ 《清通志‧器服三》: “皇帝行褂, 色用石青, 长与坐齐, 袖长及肘, 棉袷纱裘惟其时。”
- 行觞 犹行酒。 谓依次敬酒。 ▶ 《礼记‧投壶》: “命酌, 曰: ‘请行觞。 ’” ▶ 《陈书‧阴铿传》: “天寒, 铿 尝与宾友宴饮, 见行觞者, 因回酒炙以授之, 众坐皆笑, 铿 曰: ‘吾侪终日酣饮, 而执爵者不知其味, 非人情也。 ’” 唐 康骈 《剧谈录‧王侍中题诗》: “众宾相顾迟疑, 将俟行觞举乐。” ▶ 《说文‧酉部》“酌” 清 段玉裁 注: “盛酒于觯中以饮人曰行觞。”参见“ 行酒 ”。
- 行裾 出行时所穿的衣衫。 ▶ 唐 韩愈 《送灵师》诗: “别语不许出, 行裾动遭牵。”参见“ 行袂 ”。
- 行解 1. 消解, 发散。 ▶ 汉 王充 《论衡‧寒温》: “人中于寒, 饮药行解, 所苦稍衰。” 2. 佛教语。 谓心所取之境相。 ▶ 明 马愈 《马氏日抄‧憨皮袋》: “即此皮袋, 非此皮袋。 不属圣凡, 不立行解。”
- 行装 xíngzhuāng出门时所带的衣服、被褥等:整理~。
- 行言 1. 犹流言。 ▶ 《诗‧小雅‧巧言》: “往来行言, 心焉数之。” ▶ 俞樾 《群经平议‧毛诗三》: “小人之言, 轻浮无根, 故谓之行言。 曰往来者, 正见其无定也。” ▶ 吴闓生 会通: “行言, 犹流言。”一说泛指语言。 ▶ 马瑞辰 通释: “《尔雅‧释诂》: ‘行, 言也。 ’ 郭 注: ‘今 江 东通谓语为行。 ’是言二字平列而同义, 犹云语言耳。” 2. 犹言行。 ▶ 《庄子‧天地》: “官施而不失其宜, 拔举而不失其能, 毕见其情事而行其所为, 行言自为而天下化。” ▶ 成玄英 疏: “所有施行之事, 教令之言, 咸任物自为, 而不使物从己。 如此, 则宇内苍生自然从化。”
- 行袂 指出行人的衣衫。 ▶ 唐 方干 《送剡县陈永秩满归越》诗: “密雪沾行袂, 离杯变别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