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珍海错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南方山野和海洋所产的各种珍贵食品。
▶ 宋 苏轼 《丁公默送蝤蛑》诗: “蛮珍海错闻名久, 怪雨腥风入座寒。”
- 蛮珍 指南方所产珍贵物品。 ▶ 清 唐孙华 《...
- 海错 《书‧禹贡》: “厥贡盐絺, 海物惟错”。 ...
- 山珍海错 shān zhēn hǎi cuò 【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拼音码】szhc【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 蛮珍 指南方所产珍贵物品。 ▶ 清 唐孙华 《送同年陆匪莪之官新建》诗: “万里蛮珍来 粤 贾, 一帆湖影接乡关。”
- 海错 《书‧禹贡》: “厥贡盐絺, 海物惟错”。 ▶ 孔 传: “错杂非一种”。 后因称各种海味为海错。 ▶ 南朝 梁 沈约 《究竟悲慈论》: “秋禽夏卵, 比之如浮云;山毛海错, 事同于腐鼠。” ▶ 宋 杨万里 《毗陵郡斋追怀乡味》诗: “江珍海错各自奇, 冬裘何曾羡夏絺!”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访翠》: “赴会之日, 各携一副盒儿, 都是鲜物异品, 有海错、江瑶、玉液浆。”
- 山珍海味 shān zhēn hǎi wèi 【解释】海错:指各种海味。山野和海里出产的各种珍贵食品。泛指丰富的菜肴。【出处】唐·韦应物《长安道诗》:“山珍海错弃藩篱,烹犊羊羔如折葵。”【示例】调补剂不一定象~那样适味可口。(闻一多《邓以蛰〈诗与历史〉题记》)【拼音码】szhw【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英文】dainties of every kind
- 山珍海胥 犹言山珍海错。 ▶ 明 吴承恩 《谖堂永日图序》: “山珍海胥、鼎食宫居者, 大夫之养也。”
- 山肴海错 犹言山珍海味。 ▶ 《金瓶梅词话》第五五回: “当下山肴海错, 不记其数。”
- 蛮男 方言。 指男性童仆。 ▶ 章炳麟 《新方言‧释亲属》: “ 四川 谓婢曰蛮。 其气(乞)买携养之童竖曰蛮男。”
- 蛮畜 詈词。 犹言蛮子畜牲。 ▶ 《晋书‧列女传‧王广女》: “蛮帅 梅芳 攻陷 扬州 , 而 广 被杀。 ▶ 王 时年十五, 芳 纳之。 俄于暗室击 芳 , 不中, 芳 惊起曰: ‘何故反邪?’ 王 骂曰: ‘蛮畜!我欲诛反贼, 何谓反乎?’”
- 蛮王 指南方少数民族的首领。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重阳》: “又以粉作狮子蛮王之状, 置于糕上, 谓之‘狮蛮’。” ▶ 明 徐熥《送李太守擢宪滇南》诗: “趁墟 滇 客龙名市, 纳款蛮王象渡河。”
- 蛮畿 亦作“蛮圻”。 古代九畿之一。 又称蛮服。 ▶ 《周礼‧夏官‧大司马》: “方千里曰国畿……又其外方五百里曰卫畿, 又其外方五百里曰蛮畿。” ▶ 郑玄 注: “畿犹限也, 自王城以外五千里为界, 有分限者九。” ▶ 贾公彦 疏: “蛮者, 縻也。 以近夷狄, 縻系之政教……自此以外, 是夷狄之诸侯。” ▶ 《国语‧周语上》“蛮夷要服” 三国 吴 韦昭 注: “蛮, 蛮圻。 夷, 夷圻也。 ▶ 《周礼》卫圻之外曰蛮圻, 去王城三千五百里, 九州之界也。”参见“ 九畿 ”、“ 蛮服 ”。
- 蛮獠 旧时对西南方少数民族的蔑称。 ▶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记‧迦摩缕波国》: “此国东山阜连接, 无大国都, 境接西南夷, 故其人类蛮獠矣。” ▶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朱砂膏治白花蛇毒》: “州连蛮獠, 三月草长蛇盛, 则当防戍。” ▶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一章: “华族寒门, 别若鸟鱼;蛮獠都士, 绝出智愚。”
- 蛮瘴 南方瘴气。 ▶ 宋 张九成 《辛未闰四月即事》诗之一: “须臾倒江湖, 一扫蛮瘴腥。” ▶ 清 赵翼 《瓯北诗话‧白香山诗》: “《旧唐书》谓 居易 流落江湖四五年, 几沦蛮瘴。”
- 蛮猺 亦作“蛮徭”。 旧时对少数民族瑶族的蔑称。 ▶ 宋 叶适 《朝议大夫蒋公墓志铭》: “ 武陵 二年, 军律严静, 蛮猺 震服, 省地晏然。” ▶ 清 泣红 《胭脂血弹词》第六回: “苦则苦, 艳质消磨烽火里;愁则愁, 红颜怎得敌 蛮猺 ?” 王闓运 《<桂阳州志>序》: “蠲税课农, 蛮徭 大和。”
- 蛮皮 顽劣, 不听话。 ▶ 《西游记》第十八回: “太公骂道: ‘你那个蛮皮畜生, 怎么不去寻人, 又回来做甚?’” 明 唐顺之 《与胡梅林总督书》之七: “ 苏 松 府县有司素蛮皮, 一时提掇他不动, 便成误事。”
- 蛮猓 旧时对西南方某些落后部族的蔑称。 ▶ 严复 《救亡决论》: “三者之俗, 蛮猓不如, 仁义非中国有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