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穴龙潭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hǔ xuè lóng tán
【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
【示例】感谢坐位豪杰不避凶险,来~,力救残生。(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四十一回)
【拼音码】hxlt
【用法】联合式;作宾语、定语;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 虎穴 hǔxué比喻危险的境地:龙潭~ㄧ不入~,不得虎子。
- 龙潭 1. 深渊。 ▶...
- 龙潭虎穴 lóng tán hǔ xué 【解释】龙潜居的深水坑,老虎藏身的巢穴。比喻极险恶的地方。【出处】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三折:“不甫能撞开了天关地户,跳出这龙潭虎窟。”【拼音码】lthx【用法】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险恶的地方【英文】dangerous spot as a dragon's pool and tiger's den--a danger spot
- 龙潭 1. 深渊。 ▶ 唐 李白 《求崔山人百丈崖瀑布图》诗: “龙潭中喷射, 昼夜生风雷。” ▶ 宋 曾巩 《冬望》诗: “龙潭瀑布入胸臆, 叹息但谢 宗 与 雷 。” ▶ 清 陈璋 《闽滩竹枝词》: “万丈龙潭千尺浪, 也堪愁煞铁梢公。” 2. 喻凶险之处。 ▶ 《再生缘》第二二回: “母姊遭擒在此山, 弟当前去斗龙潭。”
- 探虎穴 比喻冒险。 语本《后汉书‧班超传》: “不入虎穴, 不得虎子。” ▶ 北周 庾信 《周大将军襄城公郑伟墓志铭》: “探虎穴而挥戈, 上 鱼门 而悬胄。” ▶ 唐 李白 《送羽林陶将军》诗: “万里横戈探虎穴, 三杯拔剑舞龙泉。” ▶ 《好逑传》第二回回目: “探虎穴巧取蚌珠还。”
- 虎窟龙潭 比喻极艰险的境地。
- 龙潭虎窟 又作:龙潭虎穴。
- 虎穴得子 比喻诗文贴切中肯,且深得其要旨。
- 不探虎穴, 安得虎子 同“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 《东观汉纪‧班超传》: “ 超 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 酒酣激怒曰: ‘不探虎穴, 不得虎子。 ’” ▶ 《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贫贱难可居, 脱误有功, 富贵可致。 且不探虎穴, 安得虎子?” 宋 陈亮 《酌古论二‧马援》: “胜败在人而不在险, 唯险而后可以见人之能否也。 且不探虎穴, 安得虎子!冒大险而后能立奇功。”
- 虎穽 虎穽拼音:hǔ jǐng 注音:ㄏㄨˇ ㄐㄧㄥˇ 词语解释捕虎的陷阱。比喻艰险的境地。 唐 李商隐 《商於新开路》诗:“六百 商於 路,崎嶇古共闻。蜂房春欲暮,虎穽日初曛。” 元 郝经 《原古上元学士》诗:“今乃得溟勃,问津有龟镜。挈我登龙门,綆我出虎穽。”
- 虎穴狼巢 虎穴狼巢拼音:hǔ xué láng cháo 注音:ㄏㄨˇ ㄒㄩㄝˊ ㄌㄤˊ ㄔㄠˊ 成语解释虎穴狼巢【拼音】:hǔ xué láng cháo【解释】:虎和狼的窝巢。比喻极其危险的地方。
- 虎竹 铜虎符与竹使符的并称。 虎符用以发兵;竹使符用以徵调等。 ▶ 南朝 宋 鲍照 《拟古诗》之一: “留我一白羽, 将以分虎竹。” ▶ 唐 李白 《出自蓟北门行》: “虎竹救边急, 戎车森已行。”按, 《汉书‧文帝纪》: “﹝二年﹞九月, 初与郡守为铜虎符、竹使符。” ▶ 颜师古 注引 应劭 曰: “铜虎符第一至第五, 国家当发兵, 遣使者至郡合符, 答合乃听受之。 竹使符皆以竹箭五枚, 长五寸, 镌刻篆书, 第一至第五。”又《后汉书‧杜诗传》: “旧制发兵, 皆用虎符, 其馀徵调, 竹使而已。”
- 虎符 hǔfú古代调兵用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右半存朝廷,左半给统兵将帅。调动军队时须持符验证。
- 虎箓 有虎形纹饰的符籙, 道士所佩。 ▶ 《云笈七签》卷二五: “吐纳朱气, 和平百关。 身服锦帔, 凤光鸾裙。 腰带虎籙, 龙章玉文。”
- 虎眼 1. 形容旋转的水波纹。 ▶ 唐 李白 《泾溪东亭寄郑少府谔》诗: “欲往 泾溪 不辞远, 龙门 蹙波虎眼转。” ▶ 王琦 注: “谓水波旋转, 有光相映, 若虎眼之光。” ▶ 唐 刘禹锡 《浪淘沙》诗之三: “ 汴水 东流虎眼文, 清 淮 晓色鸭头春。” 2. 荔枝的一种。 ▶ 明 徐渭《食虎眼》诗: “虎眼白琉璃, 谁能隶虎皮。”原注: “虎眼, 荔枝之佳品。” 3. 一种糖制的食品名称。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臣职掌纪略》: “甜食房: 掌房一员, 协同内官数十员, 经手造办丝窝、虎眼等糖……皆内臣自行经手, 绝不令人见之, 是以丝窝、虎眼糖外廷最为珍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