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体元斑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见“虎体原斑”。
- 虎 hǔ ㄏㄨˇ1)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
- 体元 谓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 汉 班固 《东...
- 斑 bān ㄅㄢˉ1)一种颜色中夹杂的别种颜色的点子或条纹:~点。~纹。~...
- 体元 谓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 汉 班固 《东都赋》: “体元立制, 继天而作。” ▶ 南朝 齐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诗序》: “体元则大, 怅望 姑射 之阿。” ▶ 唐 王维 《门下起赦书表》: “体元作则, 惟圣裁成。”参见“ 体元居正 ”。
- 体元居正 谓人君以天地之元气为本, 常居正道以施政教。 多指帝王即位。 语出《春秋‧隐公元年》“元年春王正月”。 ▶ 晋 杜预 注: “ 隐公 之始年, 周王 之正月也。 凡人君即位, 欲其体元以居正, 故不言一年一月也。” ▶ 孔颖达 疏: “元正实是始长之义, 但因名以广之。 元者, 气之本也, 善之长也。 人君执大本, 长庶物, 欲其与元同体, 故称元年。 正者, 直方之间语也。 直其行, 方其义, 人君当执直心, 杖大义, 欲其常居正道, 故月称正也。” ▶ 《新唐书‧刘蕡传》: “人君之道, 在体元以居正。”
- 体元立极 指帝王即位。 ▶ 唐 张九龄 《籍田赦书》: “昔者受命为君, 体元立极, 未有不谨于礼而能见教于人。” ▶ 唐 刘禹锡 《贺册皇太子表》: “伏惟 文武孝德皇帝 陛下, 体元立极, 垂训御时。”参见“ 体元居正 ”。
- 体元表正 犹言体元居正。 表正, 仪表天下, 法正万国。 ▶ 鲁迅 《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引 清 刘景伯 《蜀龟鉴》: “是编以元年正月终者, 非徒谓体元表正, 蔑以加兹。”
- 虎体原斑 比喻出身高门贵族,富贵本自有,不待外求。
- 虎体熊腰 hǔ tǐ xióng yāo 【解释】形容身材魁梧,体格健壮。【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为首一将,生得广额阔面,虎体熊腰;吴郡富春人也,姓孙,名坚,字文台,乃孙武子之后。”【拼音码】htxy
- 虎体鹓班 见“虎体原斑”。
- 虎伥 hǔchāng[ghost of one devoured by tiger] 伥鬼
- 虎仆 兽名。 ▶ 《太平御览》卷九一三引 晋 张华 《博物志》: “ 逢伯云 所说, 有兽缘木, 绿文似豹, 名虎仆, 毛可为笔。”后因以为笔之代称。 ▶ 唐 陆龟蒙 《幽居赋》: “羽扇貂裘, 犹堪寒暑;得以书抽虎仆, 射用牛螉。”
- 虎争 比喻争夺的剧烈。 ▶ 《史记‧南越列传》: “ 项羽 、 刘季 、 陈胜 、 吴广 等州郡各共兴军聚众, 虎争天下, 中国扰乱, 未知所安。” ▶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大将军 诸葛瑾 取 柤中 ” 裴松之 注引 晋 习凿齿 《汉晋春秋》: “ 零陵 太守 殷礼 言于 权 曰: ‘今天弃 曹 氏, 丧诛累见, 虎争之际而幼童莅事。 ’” 唐 李白 《留别于十一兄逖裴十三游塞垣》诗: “ 秦 赵 虎争血中原, 当去抱关救公子。”
- 虎侯 边缘以虎皮为饰的箭靶。 ▶ 周 代供王大射时用。 ▶ 《周礼‧天官‧司裘》: “王大射, 则共虎侯、熊侯、豹侯, 设其鹄。” ▶ 郑玄 注: “侯者, 其所射也。 以虎、熊、豹、麋之皮饰其侧……王之大射, 虎侯, 王所自射也;熊侯, 诸侯所射;豹侯, 卿大夫以下所射。”
- 虎书 传说中的一种字体。 ▶ 唐 韦续 《墨薮》卷一: “ 周文王 史 史佚 作虎书。 有虎不害人, 名驺虞, 因兹始也。”
- 虎中 古代射礼用具名。 刻木为伏虎形, 凿其背为口, 行射礼时纳算筹于其中, 用以记数。 中, 盛算筹之器。 ▶ 《仪礼‧乡射礼》: “君射……于竟, 则虎中、龙旃。” ▶ 郑玄 注: “于竟, 谓与邻国君射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