萍踪梗迹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萍踪梗迹
基本解释:萍:浮萍;梗:草木的直茎。像浮萍在水中,飘泊不定。比喻行踪无定。
- 梗迹萍踪 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
- 萍踪 píng zōng〈书〉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像浮萍一般。
- 梗迹蓬飘 比喻漂泊流离。梗,断梗;蓬,飞蓬。
- 浪迹萍踪 làng jì píng zōng 【解释】形容踪迹漂泊不定,就象流水和浮萍一样。【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拼音码】ljpz【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到处漫游,行踪不定
- 萍踪浪影 又作:萍踪浪迹。
- 萍踪浪迹 píng zōng làng jì 【解释】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出:“恨怱怱,萍踪浪影,风剪了玉芙蓉。”【示例】只是此人不是本国之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拼音码】pzlj【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英文】have no fixed abode because of constant traveling
- 萍虀 即韭蓱脐。 ▶ 宋 苏轼 《豆粥》诗: “萍虀豆粥不传法, 咄嗟而办 石季伦 。” ▶ 清 曹寅 《戏送钱穆孙》诗之一: “寒曹未怕倾家酿, 已办萍虀到岁除。”
- 萍踪靡定 萍踪靡定 基本解释:象浮萍、波浪一般的无定。比喻到处漂泊,没有固定的住所。
- 萍藻 即浮萍。 ▶ 《淮南子‧墬形训》: “蔈生萍藻, 萍藻生浮草。” ▶ 三国 魏 曹丕 《于玄武陂作》诗: “萍藻泛滥浮, 澹澹随风倾。”
- 萍身 谓身若浮萍, 行踪不定。 ▶ 唐 刘沧 《龙门留别道友》诗: “春谷终期吹羽翼, 萍身不定逐波澜。”
- 萍蓬 萍浮蓬飘。 喻行踪转徙无定。 ▶ 唐 杜甫 《将别巫峡赠南卿兄瀼西果园四十亩》诗: “苔竹素所好, 萍蓬无定居。” ▶ 元 李存 《山中留夜宿明日以风雨对床眠为韵赋诗》: “人生难定期, 往往如萍蓬。” ▶ 清 恽敬 《答顾研麓书》: “将来萍蓬流转, 或得乍合, 当与阁下穷日夜讨论以相证。”
- 萍迹 见“ 萍迹 ”。
- 萍聚 1. 犹萍水相逢。 ▶ 宋 薛季宣 《诚台雪望怀子都》诗之二: “狂游失可人, 萍聚我和君。” ▶ 明 黄姬水 《与友人共饮》诗: “青郊歇马拂 吴 钩, 萍聚天涯共白头。” ▶ 《两地书‧许广平<致鲁迅八四>》: “天壤间也须有傻子交互发傻, 社会才立得住。 这是一种;否则, 萍聚云散, 聚而相善, 散便无关, 倒也罢了。” 2. 谓暂寓。 ▶ 明 沈鲸 《双珠记‧月下相逢》: “遭 安禄山 之乱, 飘流数年, 今与家母萍聚在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