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刺儿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cǎocìr
比喻很细小的东西。
- 草 cǎo ㄘㄠˇ1)对高等植物中除了树木、庄稼、蔬菜以外的茎干柔软的植物...
- 刺儿 1. 尖锐像针的东西。 喻含有讥刺意味。 ...
- 刺儿 1. 尖锐像针的东西。 喻含有讥刺意味。 ▶ 茅盾 《委屈》: “ 张老太太 老觉得 李二奶奶 那一对顾盼之间带着刺儿的眼睛, 无休无止的在她身上溜来溜去。” ▶ 老舍 《四世同堂》九: “ 瑞宣 本不想得罪人, 但是一遇到 冠先生 这路人, 他就不由的话中带着刺儿。” ▶ 蒋子龙 《赤橙黄绿青蓝紫》: “ 解净 不搭腔, 假装听不出他们话里的刺儿。” 2. 喻差错, 缺点, 毛病。 ▶ 《花城》1981年第3期: “可你说那诗文, 种豆生蛆, 种瓜得刺儿, 落下一个罪名。” ▶ 《小说选刊》1981年第11期: “‘这是庄稼地?这是荒草滩!’ 吕氏 站在地头, 一锄未动, 却挑不尽的刺儿。”
- 刺儿头 cìrtóu〈方〉遇事刁难,不好对付的人。
- 刺儿菜 即小蓟。
- 刺儿话 cìrhuà讥讽人的话:说~。
- 带刺儿 dài cìr指说的话里暗含讽刺意味:有意见就提,不要话里~。
- 耍刺儿 shuǎcìr[be fastidious][方]∶故意刁难别人那家伙平常就爱耍刺儿
- 闹刺儿 谓耍无赖, 找岔子。 ▶ 老舍 《四世同堂》四四: “她要是敢闹刺儿, 你把她的所长干掉就是了。”
- 挑刺,挑刺儿 tiāocì,tiāocìr[find fault;pick fault;be captious][方]∶故意找错儿
- 挑毛剔刺,挑毛剔刺儿 tiāomáo-tìcì,tāomáo-tìcìr[find fault;pick holes;be captious] 挑刺儿;挑剔什么东西一到她手,总是挑毛剔刺不是嫌花样不好,就是嫌颜色不对心思
- 草剃 亦作“草剃”。 芟夷, 像除草似的加以杀戮。 ▶ 《资治通鉴‧唐昭宗天复三年》: “不察臧否, 不择是非, 欲草剃而禽獮之, 能无乱乎!” 明 吴从先 《<史纲评要>序》: “ 秦 之酷烈, 晋 魏 之胥残, 后 五代 之禽蒐而草剃, 宋 弱之履虎尾而虞咥, 可无评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金初父子兄弟同志》: “ 海陵 又手弑帝而夺其位, 遂杀 太宗 子孙七十馀人, 宗翰 、 宗弼 子孙三十馀人, 舍音 子孙百馀人, 诸内族又五十馀人, 草剃株连, 几无谯类。” ▶ 林纾 《唐藩镇论》: “ 安 史 遗孽而 李 郭 为宦官所劫持, 不能草剃而禽獮之。”参见“ 草剃禽獮 ”。
- 草刷儿 即草稕儿。 ▶ 元 武汉臣 《生金阁》第二摺: “草刷儿向墙头挑, 醉八仙壁上描。”参见“ 草稕儿 ”。
- 草剃禽狝 谓如刈割野草、搜捕禽兽似地予以歼灭。 语出 唐 韩愈 《送郑尚书序》: “至纷不可治, 乃草剃而禽獮之, 尽根株痛断乃止。” ▶ 《明史‧韩观山云等传论》: “ 苗 蛮阻险自固, 易动难服, 自其性然。 而草剃禽獮, 滥杀邀功, 贪货贿, 兴事端, 控驭乖方, 绥怀无策, 则镇将之过也。” ▶ 清 方苞 《原人下》: “然人之道既无以自别于禽兽, 而为天所绝, 故不复以人道待之, 草剃禽獮而莫之悯痛也。” ▶ 梁启超 《论私德‧私德堕落之原因》: “当内乱时……草剃禽獮之既久, 司空见惯, 而曾不足以动其心也。”
- 草制 草拟制书。 ▶ 《新唐书‧薛元超传》: “省中有盘石, 道衡 为侍郎时, 常据以草制, 元超 每见辄泫然流涕。” ▶ 《宋史‧朱胜非传》: “ 建炎 改元, 试中书舍人兼权直学士院。 时方草创, 胜非凭败鼓草制, 辞气严重如平时。” ▶ 明 王琼 《双溪杂志》: “凡草制纂修等事, 惟翰林院掌之。”
- 草剏 草剏拼音:cǎo chuàng 注音:ㄘㄠˇ ㄔㄨㄤˋ 词语解释同“ 草创 ”。《周书·唐瑾传》:“于时 魏 室播迁,庶务草剏,朝章国典, 瑾 并参之。”
- 草创未就 cǎo chuàng wèi jiù 【解释】刚开始做,尚未完成。【出处】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以就极刑而无愠色。”【拼音码】ccwj【用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指刚开始
- 草包 cǎobāo①用稻草等编成的袋子。②装着草的袋子。比喻无能的人。有的地区也比喻做事毛手毛脚、常出差错的人:这点儿事都办不了,真是~一个!
- 草创 cǎochuàng开始创办或创立:~时期。
- 草原 cǎoyuán半干旱地区杂草丛生的大片土地,间或杂有耐旱的树木。
- 草写 cǎoxiě草体:‘天’字的~是什么样儿?ㄧα是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