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泽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fāngzé
①古代妇女润发用的有香气的油,泛指香气。
②〈书〉借指妇女的风范、容貌。
- 芳 fāng ㄈㄤˉ1)花草的香气:~香。~草。~菲(a.花草的香气;b....
- 泽 (澤)zé ㄗㄜˊ1)水积聚的地方:大~。湖~。润~(潮湿)。沼~。2...
- 芳洁 芳香清洁。 ▶ 晋 陶潜 《感士不遇赋》: “虽怀琼而握兰, 徒芳洁而谁亮。” ▶ 唐 苏鹗 《杜阳杂编》卷下: “上因语京师无豆蔻花及荔枝, 俄顷二花皆至, 连枝叶各数百, 鲜明芳洁, 如才折下。” ▶ 宋 叶适 《汉阳军新修学记》: “久而 孙卿 、 屈原 之徒, 议论风旨为天下师, 则怒 峡 之巅, 绝 沔 之涯, 兰芷芳洁, 宝璐照耀, 而 楚 之文词尝盛矣。”
- 芳气 芬香的气味。 常喻美德。 ▶ 《文选‧陆机<拟西北有高楼>诗》: “芳气随风结, 哀响馥若兰。” ▶ 李周翰 注: “芳气, 言德之美也。” ▶ 《晋书‧乐志下》: “兰风发芳气, 盖世同其芬。” ▶ 唐 骆宾王 《帝京篇》: “桂枝芳气已销亡, 柏梁 高宴今何在?” ▶ 《宋史‧乐志十》: “芳气上浃, 飙驭下临。”
- 芳洌 亦作“芳冽”。 芳香而清醇。 ▶ 宋 王沂孙 《解连环‧橄榄》词: “把孤花细嚼, 时咽芳冽。 断味惜、回涩馀甘, 似重省家山, 旧游风月。” ▶ 明 归有光 《野鹤轩记》: “轩在山之麓, 旁有泉, 芳洌可饮。” ▶ 清 吴骞 《扶风传信录》: “俄而 秋鸿 捧仙泉一瓯来, 与诸人分饮, 水清甘芳洌异常。” ▶ 茅盾 《追求》三: “他揭开瓶盖试嗅一下, 依然是异常芳冽。”
- 芳樽 亦作“芳尊”。 精致的酒器。 亦借指美酒。 ▶ 《晋书‧阮籍等传论》: “ 嵇 阮 竹林之会, 刘 毕 芳樽之友。” ▶ 唐 李颀 《夏宴张兵曹东堂》诗: “云峰峨峨自冰雪, 坐对芳樽不知热。” ▶ 唐 杜甫 《赠虞十五司马》诗: “过逢连客位, 日夜倒芳樽。” ▶ 宋 刘敞 《独行》诗: “却谢芳尊酒, 悠悠谁与欢。” ▶ 清 纳兰性德 《金缕曲》词之三: “生怕芳尊满, 到更深迷离醉影, 残镫相伴。”
- 芳津 1. 芳液。 对液汁的美称。 ▶ 唐 李商隐 《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又若夏苦热, 燋卷无芳津。” ▶ 宋 苏轼 《和陶田舍始春怀古》之二: “丹荔破玉肤, 黄柑溢芳津。” ▶ 金 元好问 《纪子正杏园燕集》诗: “今年寒食好天色, 晓气郁郁含芳津。” 2. 唾液。 ▶ 唐 韩偓 《无题》诗: “柳虚禳沴气, 梅实引芳津。” 3. 谓皮肤润泽。 亦以指润泽的皮肤。 ▶ 南朝 梁 萧统 《三妇艳》诗: “小妇独无事, 红黛润芳津。”
- 芳椒 植物名。 椒实多而香, 故名“芳椒”。 古人用之和泥以涂壁, 谓取其温暖芳香。 ▶ 《楚辞‧九歌‧湘夫人》: “荪壁兮紫坛, 掬芳椒兮成堂。” ▶ 晋 成公绥 《椒华铭》: “嘉哉芳椒, 载繁其实。”
- 芳洲 芳草丛生的小洲。 ▶ 《楚辞‧九歌‧湘君》: “采芳洲兮杜若, 将以遗兮下女。” ▶ 王逸 注: “芳洲, 香草藂生水中之处。” ▶ 唐 郑愔 《采莲曲》: “不觉芳洲暮, 菱歌处处闻。” ▶ 清 王夫之 《春尽》诗之二: “杂甸与芳洲, 当时不可留。”
- 芳桂 1. 香桂。 ▶ 南朝 梁简文帝 《招真馆碑》: “柱削芳桂, 岂俟 开阳 木飞;材选海檀, 无劳 豫章 神拔。” 2. 比喻科第功名。 ▶ 唐 顾况 《送韦秀才赴举》诗: “芳桂君应折, 沈灰我不然。” ▶ 唐 李商隐 《及第东归次灞上却寄同年》诗: “芳桂当年各一枝, 行期未分压春期。”
- 芳流 指懿美的风范。 ▶ 南朝 宋 颜延之 《陶徵士诔》: “菁华隐没, 芳流歇绝。”
- 芳树 1. 泛指佳木;花木。 ▶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十三: “芳树垂绿叶, 清云自逶迤。” ▶ 唐 李白 《送友人入蜀》诗: “芳树笼 秦 栈, 春流绕 蜀 城。” ▶ 明 余思复 《寒食日游焦山》诗: “郭外参差一径斜, 乱烟芳树带樵家。” 2. 乐府曲名。 ▶ 《汉铙歌》十八曲之一。 见《乐府诗集‧鼓吹曲辞一‧汉铙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