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知之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zì zhī zhī míng
【解释】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出处】《老子》:“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示例】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的。
【拼音码】zzzm
【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英文】self-knowledge
- 自知 zìzhī[know oneself] 认识自己;自己明了
-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明 míng ㄇㄧㄥˊ1)亮,与“暗”相对:~亮。~媚。~净。~鉴(a.明...
- 生而知之 shēng ér zhī zhī 【解释】生下来就懂得知识和道理。这是唯心主义者的观点。【出处】《论语·述而》:“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示例】人非~者,孰能无惑。(唐·韩愈《师说》)【拼音码】sezz
- 先见之明 xiān jiàn zhī míng 【解释】事先看清问题的能力。指对事物发展的预见性。【出处】《后汉书·杨彪传》:“愧无日£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拼音码】xjzm【灯谜面】打雷;东方升起红太阳【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英文】beyond one's nose 【故事】东汉末年,曹操手下的主簿杨修积极为曹植出谋划策争夺太子地位,使曹操感到忧虑,在曹植失败后,曹操借故杀了杨修。曹操去见杨修的父亲杨彪并问候他,杨彪说:“愧无日磾先见之明,犹怀老牛舐犊之爱。”曹操十分尴尬
- 知人之明 zhī rén zhī míng 【解释】能看出人的品行才能的眼力。【示例】前任督宪是兄弟同门世好,最有~。阁下不以兄弟不才,时加教诲,为幸多矣!(《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十二回)【拼音码】zrzm【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英文】ability to appreciate a person's character and capability
- 冷暖自知 lěng nuǎn zì zhī 【解释】水的冷暖,饮者自知。佛教禅宗用以比喻自己证悟的境界。也比喻学习心得深浅,只有自己知道。【出处】唐·善无畏《大日经疏》卷十二:“如饮水者,冷热自知。”【示例】今蒙指授入处,如人饮水,~。今行者即是某人师也。(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四)【拼音码】lnzz【灯谜面】温度计【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比喻体会深浅,心中自明【英文】have a profound knowledge of something
-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亦作“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 谓自己直接经验过的, 自己最了解。 禅宗比喻内心的悟证。 ▶ 《黄櫱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 “ 明 于言下忽然默契, 便礼拜云: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某甲在五祖会中, 枉用三十年工夫。 ’” ▶ 《景德传灯录‧袁州蒙山道明禅师》: “某甲虽在 黄梅 随众, 实未省自己面目。 今蒙指授入处,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今行者, 即是某甲师也。” ▶ 宋 岳珂 《桯史‧记龙眠海会图》: “至于有法无法, 有相无相, 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 ▶ 鲁迅 《<故事新编>序言》: “况且‘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 用庸俗的话来说, 就是‘自家有病自家知’罢。”
- 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rú rén yǐn shuǐ,lěng nuǎn zì zhī 【解释】泛指自己经历的事,自己知道甘苦。【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某甲虽在黄梅随众,实未省自己面目。今蒙指受入处,如人饮水,冷暖自知,行者即是某甲师也。”【拼音码】rryz【用法】复句式;作分句;指自己直接经历的事,自己最了解
- 如鱼饮水, 冷暖自知 见“ 如人饮水, 冷暖自知 ”。
- 如鱼饮水,冷暖自知 见“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 自矫 自我勉励。 ▶ 《庄子‧天下》: “以绳墨自矫, 而备世之急。” ▶ 郭象 注: “矫, 厉也。” ▶ 成玄英 疏: “用仁义为绳墨以勉厉其志行也。” ▶ 唐 王勃 《七夕赋》: “君王乃驭风殿而长怀, 俯云台而自矫。”
- 自磬 亦作“自罄”。 自缢。 ▶ 清 黄宗羲 《徐公神道碑铭》: “ 蕺山 以饿死, 漳海 以兵死, 隽里 以自磬死。” ▶ 清 黄宗羲 《王义士传》: “丁亥某日粟尽。 集其邻里乡党。 濯衣幅巾, 大呼 烈皇 , 北面再拜, 自罄于 象山 之树。 聚观者无不恸哭失声。”
- 自矢 犹自誓。 立志不移。 ▶ 明 袁宏道 《舒大家志石铭》: “族长者以其秾李恐不当霜雪, 家以死自矢。” ▶ 《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今官至抚台, 恩荣极矣。 一向清勤自矢, 不负朝廷。” ▶ 《清史稿‧世祖纪》: “国家设官, 必公忠自矢, 才能裨益生民, 共襄盛治。” ▶ 孙中山 《伦敦被难记》: “仆言之凿凿, 且以天日自矢。”
- 自神 1. 谓文艺杰作, 传神出于自然, 不靠刻意雕饰。 ▶ 唐 司空图 《与李生论诗书》: “盖绝句之作, 本于诣极, 此外千变万状, 不知所以神而自神也。” ▶ 金 元好问 《论诗》诗之十一: “眼处心生句自神, 暗中摸索总非真。”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五: “﹝ 马天采 ﹞善绘画及塑像, 虽居官。 辄为人塑画自神。” 2. 自我神化;故弄玄虚。 ▶ 《新唐书‧裴潾传》: “今乃方士 韦山甫 、 柳泌 等以丹术自神, 更相称引, 诡为陛下延年。” ▶ 《新唐书‧方技传‧张果》: “晦乡里世系以自神, 隐 中条山 , 往来 汾 晋 间, 世传数百岁人。” ▶ 鲁迅 《中国小说史略》第四篇: “方士则意在自神其教, 故往往托古籍以炫人。”
- 自矜功伐 谓居功自傲。
- 自禁 犹自制。 自己克制自己。 ▶ 《列子‧汤问》: “一里老幼, 喜跃拚舞, 弗能自禁。” ▶ 唐 张鷟 《游仙窟》: “心去无人制, 情来不自禁。” ▶ 明 归有光 《项脊轩志》: “瞻顾遗迹, 如在昨日, 令人长号不自禁。” ▶ 清 陈维崧 《将归留别练塘诸子》诗: “此意复谁识, 当歌难自禁。”
- 自矜 zìjīn[sing one's own praises] 自夸;自尊自大以专长自矜
- 自私 zìsī只顾自己的利益,不顾别人。
- 自眩 见“ 自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