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遁鸣高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féi dùn míng gāo
【解释】退隐不做官,自以为清高。
【出处】《易·遁》:“上九,肥遁,无不利。”
【示例】昨儿听先生鄙薄那~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
【拼音码】fdmg
【用法】联合式;作谓语;指自命清高
- 肥遁 同“肥遯”。 《魏书‧逸士传序》: “而肥遁不及, 代有人...
- 鸣高 自鸣清高。 ▶ 清 袁枚 《答两江制府尹...
- 飞遁鸣高 fēi dùn míng kāo 【解释】飞遁:指隐退。远离尘俗,自鸣清高。【出处】三国魏·曹植《七启》:“飞遁离俗。”【示例】昨儿听先生鄙薄那肥遁鸣高的人,说道:天地生才有限,不宜妄自菲薄。(清·刘鄂《老残游记》第六回)【拼音码】fdmg
- 肥遁 同“肥遯”。 《魏书‧逸士传序》: “而肥遁不及, 代有人矣。” ▶ 唐 牟融 《登环翠楼》诗: “我亦人间肥遁客, 也将踪迹寄林丘。” ▶ 《旧唐书‧隐逸传序》: “退无肥遁之贞, 进乏济时之具。” ▶ 宋 王禹偁 《送晁监丞赴婺州关市之役》诗: “又不见 张生 狂醉恋 扬州 , 冬瓜堰下甘肥遁。” ▶ 明 唐顺之 《书<秦风‧蒹葭>三章后》: “抑亦以 秦 之不足与而优游肥遁, 若后来凿坏羊裘之徒者在当时固已有人欤!”
- 鸣高 自鸣清高。 ▶ 清 袁枚 《答两江制府尹公书》: “ 枚 已申明情节, 由 江甯 转报, 此实乌鸟私情, 退而求息, 并非膏肓泉石, 借此鸣高。” ▶ 清 陈康祺 《郎潜纪闻》卷三: “﹝ 陈亦韩 ﹞归里后, 著书设教, 垂三十年。 大臣以经学荐, 特旨赏国子监司业衔。 先生天爵自重, 原非借此鸣高, 而望实交孚, 必不终听其湮没, 营营者可以悟已!” 鲁迅 《南腔北调集‧上海的少女》: “不但是《西游记》里的魔王, 吃人的时候必须童男和童女而已, 在人类中的富户豪家, 也一向以童女为侍奉, 纵欲, 鸣高, 寻仙, 采补的材料。”
- 肥遯鸣高 退隐避世,自鸣清高。
- 肥遗 1. 鸟名。 ▶ 《山海经‧西山经》: “﹝ 英山 ﹞有鸟焉, 其状如鹑, 黄身而赤喙, 其名曰肥遗, 食之已疠, 可以杀虫。”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鸟》: “肥遗似鹑, 其肉已疫。” 2. 蛇名。 ▶ 《山海经‧北山经》: “﹝ 浑夕之山 ﹞有蛇一首两身, 名曰肥遗, 见则其国大旱。” ▶ 晋 张华 《博物志》卷十: “ 华山 有蛇名肥遗, 六足四翼, 见则天下大旱。” ▶ 晋 郭璞 《山海经图赞‧肥遗蛇》: “肥遗为物, 与灾合契。”
- 肥遯 《易‧遯》: “上九, 肥遯, 无不利。” ▶ 孔颖达 疏: “ 子夏 传曰: ‘肥, 饶裕也。 ’……上九最在外极, 无应于内, 心无疑顾, 是遯之最优, 故曰肥遯。”后因称退隐为“肥遯”。 ▶ 《三国志‧蜀志‧许靖等传论》: “ 秦宓 始慕肥遯之高, 而无若愚之实。 然专对有馀, 文藻壮美, 可谓一时之才士矣。” ▶ 晋 陶潜 《自祭文》: “寿涉百龄, 身慕肥遯。” ▶ 宋 曾巩 《发松门寄介甫》诗: “况闻肥遯须山在, 早时事力胡能谋。” ▶ 明 陶宗仪 《辍耕录‧叙画》: “武士多勇悍英烈之貌, 隐逸识肥遯高世之节。” ▶ 清 李渔 《慎鸾交‧谲讽》: “贵治的风俗近来醇薄何如, 山林之中可有抱才肥遯之士。” ▶ 柳亚子 《玉娇曲为钝根赋》: “失时豪俊仍肥遯, 蛾眉别去馀长恨。”
- 肥逸 体肥性野。 ▶ 《资治通鉴‧唐则天后久视元年》: “ 太宗 有马名师子骢, 肥逸无能调驭者。”
- 肥辞 谓辞藻浮泛, 空话连篇。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风骨》: “若瘠义肥辞, 繁杂失统, 则无骨之徵也。”
- 肥醲 亦作“肥脓”。 亦作“肥浓”。 厚味;美味。 ▶ 《淮南子‧主术训》: “肥醲甘脆, 非不美也。” ▶ 《文选‧枚乘<七发>》: “甘脆肥脓, 命曰腐肠之药。” ▶ 李善 注: “脓, 厚之味也。” ▶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杂说》: “夏至先后各十五日, 薄滋味, 勿多食肥醲。” ▶ 唐 张籍 《董公》诗: “公衣无文采, 公食少肥浓。” ▶ 唐 白居易 《寄卢少卿》诗: “ 颜回 何为者, 簟瓢才自给;肥醲不到口, 年不登三十。” ▶ 元 刘祁 《归潜志》卷十三: “肥浓甘脆, 世所共珍, 使饱而遇之, 则食如泥土。”
- 肥轻 谓肥马轻裘。 指服御华贵, 生活豪华。 ▶ 南朝 梁 周兴嗣 《千字文》: “世禄侈富, 车驾肥轻。” ▶ 唐 杜甫 《太子张舍人遗织成褥段》诗: “掌握有权柄, 衣马自肥轻。” ▶ 明 寓山居士 《鱼儿佛》第一出: “你道是本分内营生, 胜随身田万顷, 为甚把杀心儿换个肥轻。”参见“ 肥马轻裘 ”。
- 肥醲甘脆 肥醲甘脆 基本解释:醲:指酒性浓烈;甘脆:美味。味美的食物。泛指美好的酒食。
- 肥衍 1. 犹(土地)肥沃。 ▶ 唐 韩愈 《欧阳生哀辞》: “ 闽 越 地肥衍, 有山泉禽鱼之乐。” ▶ 宋 苏舜钦 《升阳殿故址》诗: “瓦砾虽费犁, 土壤颇肥衍。” ▶ 《金史‧完颜齐传》: “ 齐 言其地肥衍, 令赋民开种则公私有益。” 2. 指肥沃平坦。 ▶ 《明史‧左良玉传》: “ 蜀 地肥衍, 贼渡险任其奔轶, 后难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