肤粟股栗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皮肤上起疙瘩,大腿发抖。形容非常恐惧。
- 肤 (膚)fū ㄈㄨˉ1)肉体表面的皮:皮~。肌~。切~之痛。体无完~。2...
- 粟 sù ㄙㄨˋ1)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为圆形或椭圆小粒。北方通称“谷子”...
- 股栗 gǔlì[shiver;shake like aspen] 两腿发抖宋...
- 股栗 gǔlì[shiver;shake like aspen] 两腿发抖宋将军屏息观之,股栗欲堕。――明·魏禧《大铁椎传》
- 肤缪 浅陋舛误。 ▶ 清 陈确 《辨迹补》: “《春秋》正王事之书, 大义凛然, 岂《大学》之肤缪可比?”
- 肤立 1. 犹立足。 谓尚能站住脚。 ▶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 蔡叔子 云: ‘ 韩康伯 虽无骨干, 然亦肤立。 ’” 严复 《主客平议》: “夫 中国 丁今时之厄运, 谓之贫弱可耳, 然尚足以肤立于列强相轭之世。” 2. 谓极其肤浅。 ▶ 明 王世贞 《艺苑卮言》卷七: “﹝ 黄勉之 ﹞于文多拟古而不出自然, 好持论而不甚当, 负经济而寡切用, 然视 吴 人肤立皮相者天壤矣。”
- 肤脆 谓肌体很不结实。 ▶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涉务》: “及 侯景 之乱, 肤脆骨柔不堪行步, 体羸气弱不耐寒暑, 坐死仓猝者, 往往而然。” ▶ 宋 叶适 《沈元城墓志铭》: “于是高下之疑, 诚伪之杂, 荑颖将为干实, 肤脆将为坚成, 譬之物焉, 春种之, 不待秋而获也。”
- 肤知 肤浅的见闻。 ▶ 《宋书‧建平宣简王宏传》: “考心迹事, 如或有在, 妄陈肤知, 追惧乖谬。”
- 肤腠 亦作“肤凑”。 指肌肤。 ▶ 《陈书‧世祖纪》: “念俾纳隍, 载劳负扆, 加以肤凑不适, 摄卫有亏, 比获微痊, 思覃宽惠, 可曲赦京师。” ▶ 《楞严经》卷二: “世尊, 我昔孩孺, 肤腠润泽。”
- 肤皮潦草 fū pǐ liǎo cǎo 【解释】形容不扎实,不仔细。【拼音码】fplc
- 肤腴 肌肤丰满。 ▶ 宋 陆游 《夜读兵书》诗: “叹息镜中面, 安得长肤腴。” ▶ 元 麻革 《送杜仲梁东游》诗: “望君崭崭病以癯, 酌之食之可以还肤腴。”
- 肤琐 肤浅琐碎。 ▶ 清 魏源 《默觚下‧治篇十一》: “所陈诸上者, 无非肤琐不急之谈, 纷饰润色之事。”
- 肤色 fūsè皮肤的颜色。
- 肤理 1. 皮肤的纹理。 ▶ 《荀子‧荣辱》: “骨体肤理, 辨寒暑疾养。” ▶ 杨倞 注: “肤理, 肌肤之文理。” ▶ 清 余怀 《板桥杂记‧丽品》: “ 李香 身躯短小, 肤理玉色。” ▶ 宋 苏轼 《赐蔡延庆乞知应天府不允诏》: “肤理微疾, 行当自痊, 勉安厥官, 以称朕意。” 2. 指物体表面的纹理。 ▶ 宋 何薳 《春渚纪闻‧雷斧砚铭》: “余经 霅川 , 偶得数雷斧于耕夫, 虽小大不等, 而体皆如玉, 因择其厚者洼而为研, 肤理锐泽, 取墨磨研, 而墨光可鉴。” ▶ 明 徐弘祖《徐霞客游记‧楚游日记》: “其东北裂者上一石坳, 忽又纵裂而起, 上穹下狭, 高不见顶。 至此, 石幻异形, 肤理顿换, 片窍俱灵。” ▶ 清 唐甄 《潜书‧性才》: “譬诸天道, 生物无数, 即一微草, 取其一叶, 审视之, 肤理筋络, 亦复无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