耍威风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shuǎ wēifēng
[make a show of authority; throw one's weight about;be overbearing] 炫耀威风和派头
有了几个钱,就到处摆阔气,耍威风
- 耍 shuǎ ㄕㄨㄚˇ1)游戏:玩~。~笑。2)玩弄,戏弄:~弄。~猴。3...
- 威风 wēifēng①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凛凛│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
- 威风 wēifēng①使人敬畏的声势或气派:~凛凛│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②有威风:穿上军装显得很~。
- 抖威风 显神气。 摆阔绰。 ▶ 老舍 《茶馆》第一幕: “要抖威风, 跟洋人干去, 洋人厉害! 英 法 联军烧了 圆明园 , 尊家吃着官饷, 可没见您去冲锋打仗!” 陈建功 《飘逝的花头巾》一: “这次是旧地重游, 抖威风。”
- 逞威风 chěng wēifēng[lord it over;presume on one's power to intimidate others] 摆架子耍威风电影导演对莎士比亚的解释者逞威风
- 八面威风 bā miàn wēi fēng 【解释】形容神气足,声势盛。【出处】元·尚仲贤《单鞭夺槊》第四折:“圣天子百灵相助,大将军八面威风。”【示例】年龄不到五十许,体态虽十分端丽,神情却八面威风。(清·曾朴《孽海花》第十二回)【拼音码】bmwf【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很有气势,威风十足【英文】awe-inspiring appearance 【故事】元朝末年,朱元璋带兵攻打元顺帝,拿下集庆,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便与大将徐达着便服渡江,被船夫认出。船夫喊号子:“圣天子六龙护驾,大将军八面威风。”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重赏了这个船夫
- 威风八面 形容神气十足,声势慑人。
- 威风凛凛 wēi fēng lǐn lǐn 【解释】形容声势或气派使人敬畏。【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七回:“看那少年,生得身长八尺,浓眉大眼,阔面重颐,威风凛凛。”【拼音码】wfll【灯谜面】官老爷升堂;穆桂英挂帅【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状语;含褒义,用于人【英文】majestic-looking
- 威风扫地 形容声势气派完全丧失。
- 威风祥麟 wēi fēng xiáng lín 【解释】麒麟和凤凰,古代传说是吉祥的禽兽,只有在太平盛世才能见到。后比喻非常难得的人才。【出处】《宋史·符瑞志中》:“元康四年,南郡获威风。”《宋史·乐志一》:“九年,岚州献祥麟。”【拼音码】wfxl
- 耍娘 以演唱歌曲为业的女子, 多见于 唐 代。 ▶ 唐 张祜 《耍娘歌》: “便唤耍娘歌一曲, 六宫生老是蛾眉。” ▶ 明 《唐宫词》: “ 太真 独爱《凉州》曲, 自出金钱赐耍娘。”
- 耍子 shuǎ zi〈方〉玩儿。
- 耍孩儿 1. 民间曲调名。 五十四字, 平仄通协。 ▶ 明 人选辑《玉谷调簧》中收二十馀首。 2. 地方戏曲剧种名。 也叫咳咳腔、嗨嗨调。 流行于 山西 北部和 内蒙古 一带。
- 耍大牌 shuǎ dàpái[put on air] 拿架子
- 耍孬种 方言。 表现怯懦或动摇。 徐光耀《平原烈火》四九: “不许半道变了心, 耍孬种, 遭了多大难也得坚持下去。”
- 耍大头 宋 代瓦舍中演出的一种民间舞蹈。 因演员戴大头面具表演, 故称。 ▶ 《西湖老人繁胜录》: “耍大头、谈诨话, 蛮张四郎 。”按, 宋 代的《耍大头》与 元 、 明 、 清 流传的《大头和尚》一脉相承。 ▶ 明 刘侗 于奕正 《帝京景物略‧城东内外》有“戴面具耍大头和尚, 聚观无男女”的记载。 近年舞蹈工作者亦用以编演《大头娃娃舞》等儿童舞蹈。
- 耍寡嘴 犹言耍贫嘴。 ▶ 《三宝太监西洋记通俗演义》第十四回: “我若是被他笼络了, 不但辜负了数千里而来, 且又饶了他耍着寡嘴。”
- 耍大嗓子 方言。 犹言大声叫嚷。 ▶ 李克 《地道战》一: “看你这脾气, 动不动就闹火, 耍大嗓子, 瞪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