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查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kǎochá
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学生的学业成绩。
- 考 kǎo ㄎㄠˇ1)试验,测验:~试。~查。2)检查,查核:~察。~勤。...
- 查 chá ㄔㄚˊ1)考察:检~。调~。~验。~访。~阅。2)古同“槎”,...
- 考查法 (1673) [Test Act]英国议会通过的一项法案,该法案规定所有担任公职的官员(包括文职官员和军官)都必须信奉国教,必须按照英格兰教会规定的仪式接受圣餐。虽然英国议会制定此项法案的初衷是为了压制天主教,但实际上却限制了所有的非新教教徒。1689年该法案得以修改,取消了对多数非天主教徒的限制。1828年通过的一项法令撤销了该法案所规定的限制。美国宪法第六条规定:”不得以宗教考查“作为在美国担任公职的必要条件。参阅天主教徒解放(Catholic Emancipation)。
- 考极 穷究。 ▶ 《后汉书‧广陵王荆传》: “ 荆 惶恐, 自系狱。 帝复加恩, 不考极其事。”
- 考校 亦作“考较”。 1. 考试。 ▶ 《续资治通鉴‧宋仁宗庆历八年》: “伏惟祖宗以来, 得人不少, 考较文艺, 固有规程, 不须变更, 以长浮薄, 请并如旧制。” 2. 考察比较。 ▶ 《红楼梦》第一回: “忽念及当日所有之女子, 一一细考较去, 觉其行止见识皆出我之上。” ▶ 清 薛福成 《筹洋刍议‧利器》: “非由驻洋明练之大员精心考校, 无从得其要领。” 3. 考订, 校对。 ▶ 清 张惠言 《江安甫葬铭》: “受 郑 氏《礼记》, 日夜诵习, 旁及他 郑 氏书、先 汉 诸儒说, 考校推究, 往往通大义。”
- 考杀 拷问击杀。 ▶ 《三国志‧魏志‧刘表传》: “ 表 疑 嵩 反为 太祖 说, 大怒, 欲杀 嵩 , 考杀随 嵩 行者, 知 嵩 无他意, 乃止。”
- 考核 kǎohé考查审核:定期~ㄧ~干部。
- 考期 kǎoqī考试的日期。
- 考最 政绩考列上等。 ▶ 《旧唐书‧职官志二》: “凡承旨撰集文章, 校理经籍, 月终则进课于内, 岁终则考最于外。”按, 古代考核政绩军功, 上等曰“最”, 下等曰“殿”。 ▶ 唐 制, 凡考课有二十七最。 ▶ 明 李东阳 《长沙府推官致仕王公墓铭》: “ 玺 既考最, 封及其母。”
- 考案 亦作“考按”。 1. 考查按验。 ▶ 《汉书‧魏相传》: “考案郡国守相, 多所贬退。” ▶ 《元典章‧台纲二‧体察》: “提刑按察司官比至任终以来, 御史台考按, 得使一道镇静、谙知大体、所察得实、民无冤滞为称职。” 2. 拷问查究。 ▶ 《后汉书‧皇后纪上‧和帝阴皇后》: “十四年夏, 有言后与 朱 共挟巫蛊道, 事发觉, 帝遂使中常侍 张慎 与尚书 陈褒 于掖庭狱杂考案之。” ▶ 《后汉书‧党锢传‧李膺》: “今所考案, 皆海内人誉。” ▶ 明 唐顺之 《佥事孙公墓志铭》: “遂密擒 恩 , 狱中考按, 尽得 恩 与其宗人诸不法状。” 3. 犹稽考。 ▶ 《新五代史‧李从荣传》: “自前世无天下大元帅之名, 其礼无所考按。” ▶ 清 吴敏树 《唐子方方伯梦砚斋铭》: “盖 明 忠臣 顺德 陈忠愍 公 邦彦 之故物, 其铭识可考按云。” ▶ 郭沫若 《历史人物‧屈原研究三》: “儒家的古史系统是根据大一统的思想考案出来的东西。” 4. 案卷, 名单。 ▶ 明 冯梦龙 《山歌‧多》自注: “我曹胸中, 自有考案一张。 如捐额外者不论, 稍堪屈指, 第一、第二以至累十, 井井有序。”
- 考斥 谓科考列入四等而予以斥退。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礼部‧廪生追粮》: “时 山东 提学佥事 薛瑄 , 疏请凡廪生考斥者, 俱追粮为民, 时以为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