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秀才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lǎoxiùcBi
[old boy] 旧时代的人或深孚众望的人
- 老 lǎo ㄌㄠˇ1)年纪大,时间长,有经验,陈旧的:~当益壮。~朋友。~...
- 秀才 xiù cai①明清两代生员的通称。②泛指读书人。
- 女秀才 1. 旧时对通经义能诗文的女子的美称。 ▶ 《辽史‧列女传‧邢简妻》: “ 陈氏 甫笄, 涉通经义, 凡览诗赋, 辄能诵, 尤好吟咏, 时以女秀才名之。” 2. 女官名。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补遗‧宫闱‧女秀才》: “凡诸宫女曾受内臣教习, 读书通文理者, 先为女秀才。 递升女史, 升宫官, 以至六局掌印。” 3. 科举时代的科目名称。 ▶ 明 初识字妇女可以举女秀才。 参阅 清 董恂 《宫闺联名谱》。
- 曲秀才 指酒。 ▶ 明 冯时化 《酒史‧酒考》: “世称酒曰麴生, 亦曰麴秀才。”参见“ 麴生 ”。
- 武秀才 明 清 时代武生员的俗称。 ▶ 《儿女英雄传》第二四回: “又一个汉玉圈儿栓着个三寸来长的玳瑁胡梳儿, 羖种羊帽四两重的红缨子, 上头带着他那武秀才的金顶儿。” ▶ 郭沫若 《黑猫》二: “团长是旧有的团正, 一位姓 黎 的武秀才。”参见“ 武生员 ”。
- 水秀才 昆虫名。 似蚊而大, 游于水面。
- 真秀才 指 隋 杜正玄 。 据《隋书‧文学传‧杜正玄》载: 正玄 年未弱冠, 即以文章才辩见称。 ▶ 开皇 末, 举秀才, 尚书试方略, 正玄 应对如响, 下笔成章。 时 林邑 献白鹦鹉, 杨素 令作赋, 援笔立成, 文不加点。 “令更拟诸杂文笔十馀条, 又皆立成, 而辞理华赡。 ▶ 素 乃叹曰: ‘此真秀才, 吾不及也!’”
- 秀才村 《北史‧李裔传》: “﹝ 李愔 ﹞与从父兄 普济 并应秀才举, 时人谓其所居为秀才村。”后因谓文人较为集中的居处为秀才村。 ▶ 清 袁枚 《随园诗话补遗》卷九: “此五人者, 离 随园 不过二三里, 老人不负住秀才村, 故录之, 亦以勖其再进也。”
- 秀才耍 谓状貌斯文。 ▶ 《水浒传》第二八回: “小管营恁地时, 却是秀才耍!倒教 武松 别破肚皮, 闷了怎地过得?”
- 穷秀才 旧时泛指贫穷的读书人。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摺: “量着穷秀才人情, 则是纸半张。” ▶ 元 关汉卿 《拜月亭》第三摺: “穷秀才几时有发迹?”
- 装秀才 宋 金 杂剧院本中扮演青年书生的角色。 相当于后世戏曲中的小生。 ▶ 宋 周密 《武林旧事‧诸色伎艺人》: “装秀才: 花花帽 孙秀 、 陈斋郎 。”
- 三品秀才 宋 章玟 的外号。 ▶ 宋 陈师道 《后山谈丛》卷二: “ 章 学士 玟 为布衣, 以宰相自许, 高盖大马, 盛服群从而后出, 润 人谓之‘三品秀才’。”
- 尺二秀才 旧时用以讥讽写俗字的书生。“尺二”即指当时“尽”字的俗体“尽”字。
- 文选烂, 秀才半 宋 代俗语。 谓熟读《文选》, 考取秀才有望。 ▶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八: “国初尚《文选》, 当时文人专意此书……士子至为之语曰: ‘《文选》烂, 秀才半。 ’”
- 秀才人情 xiù cái rén qíng 【解释】旧时秀才多数贫穷,遇有人情往来,无力购买礼物,只得裁纸写信。俗话说:“秀才人情纸半张。”一般表示送的礼过于微薄。【拼音码】xcrq【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 秀才造反 xiù cái zào fǎn 【解释】知识分子对现实不满,有所反抗、斗争【出处】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秀才造反,三年不成,无论他们有没有这回事,可以不必理他,就是实有其事,且派个人去查一查,看他们为何作此举动,再作道理。”【拼音码】xczf【用法】主谓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秦妇吟秀才 对 前蜀 诗人 韦庄 的雅称。 ▶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六: “ 蜀 相 韦庄 应举时, 遇 黄 寇犯阙, 著《秦妇吟》一篇。 内一联云: ‘内库烧为锦绣灰, 天街踏尽公卿骨。 ’尔后公卿亦多垂讶, 庄 乃讳之。 时人号《秦妇吟》秀才。”
- 还魂秀才 指本已落第, 重考而被录取的秀才。 ▶ 宋 方勺 《泊宅编》卷八: “ 天禧 二年, 开封 解榜出, 有 廖复 者被黜, 率众诣鼓院, 诉有司不公。 朝廷差 钱惟演 等重考, 取已落者七十馀人。 ▶ 复 亦预荐, 时号还魂秀才。” ▶ 明 谢肇淛 《五杂俎‧事部二》: “ 宋 初举人被黜, 犹得击登闻鼓声冤, 上命重试必多见收, 当时谓之还魂秀才。”
- 香火秀才 即奉祀生。 不经科举考试, 赐予秀才功名, 以管理先祖祠庙的祭祀。 ▶ 明 汤显祖 《牡丹亭‧言怀》: “有个朋友 韩子才 , 是 韩昌黎 之后, 寄居 赵佗王台 。 他虽是香火秀才, 却有些谈吐, 不免随喜一会。”
- 秀才人情纸半张 谓秀才多以诗文、书画之类作为馈赠之物, 所费无非纸张而已。 借指馈赠的礼物非常菲薄。 ▶ 元 王实甫 《西厢记》第一本第二摺: “奈路途奔驰, 无以相馈, 量着穷秀才人情只是纸半张。” ▶ 《儒林外史》第十四回: “我还有个主意, 又合着古语说: ‘秀才人情纸半张。 ’”亦省作“ 秀才人情 ”。 ▶ 清 朱之瑜 《答奥村庸礼书》之十二: “外具湖笔、斗方贰种, 真乃秀才人情而已。”
- 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 谓脱离实际的知识分子难以成事。 ▶ 《文明小史》第六回: “其时幕府里也有个把懂事的人, 就劝 傅知府 说: ‘秀才造反, 三年不成’。 无论他们没有这会事, 可以不必理他, 就是实有其事, 且派个人去查一查, 看他们到底为何作此举动, 再作道理。”
-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xiù cái bù chū mén,quán zhī tiān xià shì 【解释】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拼音码】xcbs
- 老秋 晚秋。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一: “到老秋, 收五十多石苞米, 两个苞米楼子盛不下。” ▶ 周立波 《暴风骤雨》第一部四: “到老秋, 子粒实实在在, 一颗顶一颗。”
- 老祖宗 1. 指祖先。 如: 我们一方面要积极改革不合理的、过时的、落后的东西, 另一方面还要继承和发扬老祖宗留下来的一切合理的、好的东西。 2. 封建家庭中对长辈的尊称。 ▶ 《红楼梦》第十一回: “老太太原是个老祖宗。” ▶ 《红楼梦》第五二回: “世人都说: ‘太伶俐聪明活不长。 ’世人都说, 世人都信, 独老祖宗不当说, 不当信: 老祖宗只有伶俐聪明过我十倍的, 怎么如今这么福寿双全的?”
- 老积年 谓阅历深、老于世故的人。 ▶ 《醒世恒言‧卖油郎独占花魁》: “那鸨儿是老积年, 见貌辨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