缯贩之士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贩卖丝绸的人。
▶ 汉 初大臣 灌婴 , 本 睢阳 之贩缯者, 后佐 刘邦 定天下, 有功, 封 颍阴侯 。 后因以“缯贩之士”称有才能而出身低微者。
▶ 南朝 梁 江淹 《为萧重让扬州表》: “缯贩之士无荐, 管库之家寂寞。”
- 缯 (繒)zēng ㄗㄥˉ1)古代对丝织品的总称:~纩(丝织品和丝绵的合称...
- 贩 (販)fàn ㄈㄢˋ1)买货出卖:~私。~毒。~卖。~运。2)买货物出...
- 之 zhī ㄓ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
- 一介之士 yī jiè zhī shì 【解释】一个微末的士人。指忠心正直的人【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彼越王者一节之人,范蠡一介之士。”【示例】清·王闿运《长沙攸县庆都龙君行状》:“自湖南军兴,~,长官倒屣。”【拼音码】yjzs【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 一目之士 指见解片面,不能看到事物整体的人。
- 不宾之士 不愿出仕的隐士。 ▶ 《后汉书‧逸民传‧周党》: “诏曰: ‘自古明王圣主必有不宾之士。 ▶ 伯夷 、 叔齐 不食 周 粟, 太原 周党 不受朕禄, 亦各有志焉’。”
- 山谷之士 指隐士。 ▶ 《庄子‧刻意》: “刻意尚行, 离世异俗, 高论怨诽, 为亢而已矣;此山谷之士, 非世之人, 枯槁赴渊者之所好也。” ▶ 成玄英 疏: “斯乃隐处山谷之士。”
- 岩穴之士 指隐士。古时隐士多山居,故称。
- 有道之士 yǒudàozhīshì[sensible person] 明白事理的人有道之士,贵以近知远,以今知古,以所见知所不见。――《吕氏春秋·察今》
- 狷介之士 juàn jiě zhī shì 【解释】狷介:孤僻高傲,洁身自好。指孤僻高傲,不肯同流合污之人。【出处】《晋书·向秀传》:“以为巢许狷介之士,未达尧心,岂足多慕。”【拼音码】jjzs
- 白屋之士 指贫寒的士人。
- 绩学之士 jì xué zhī shì 【解释】学者,学问渊博的人【出处】明·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华阳博议下》:“古今绩学之士,靡弗以勤致者。”【示例】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读书必有札记,以记所得著所疑。”【拼音码】jxzs【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含褒义
- 饱学之士 bǎo xué zhī shì 【解释】饱学:学识渊博。指学识渊博的人。【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六回:“公等皆饱学之士,登此高台,可不进佳章以纪一时胜事乎?”【拼音码】bxzs【用法】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英文】bookman
- 鹤鸣之士 hè míng zhī shì 【解释】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出处】《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与尔靡之。”【示例】惟陛下慎经典之诫,图变复之道。斥远佞巧之臣,速征~。(《后汉书·杨赐传》)【拼音码】hmzs【用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指有才德声望的隐士
- 齿朝之士 列于朝廷的官吏。 ▶ 唐 韩愈 《河南府同官记》: “当时自齿朝之士而上, 以及下百执事, 官阙一人, 将补, 必取其良。” ▶ 清 梁章钜 《退庵随笔‧家礼一》: “自今伊始, 自齿朝之士, 下逮门内有监生者, 三年之丧终丧, 不得嫁娶。” ▶ 《清史稿‧礼志十二》: “自今伊始, 齿朝之士, 下逮生监, 毋违此制。”
- 缯采 见“ 缯彩 ”。
- 缯船 清 代水师的一种小型战船, 有赶缯船、捞缯船等种类。 见《清史稿‧兵志六》。 ▶ 清 林则徐《关闸地方矾石洋面叠将逆夷击退摺》: “即由 香山 县城挑带乡勇, 驰赴前山策应, 并雇缯船八只, 在内河隘口堵御。” ▶ 清 魏源 《圣武记》卷八: “缯船数百, 三帆八棹, 冲涛若飞。”
- 缯锦 有彩色花纹之丝绸。 ▶ 唐 段成式 《酉阳杂俎续集‧支诺皋下》: “﹝ 朱道士 ﹞忽见蟠蛇如堆缯锦, 俄变为巨龟。” ▶ 《旧唐书‧崔宁传》: “会 旰 使至, 卑辞厚礼, 送缯锦数千匹。”
- 缯缴 1. 即矰缴。 猎取飞鸟的射具。 缴为系在短箭上的丝绳。 缯, 通“ 矰 ”。 ▶ 五代 马缟 《中华古今注‧雁》: “雁自 河 北渡 江 南, 瘠瘦能高飞, 不畏缯缴。” ▶ 明 方孝孺 《二禽咏》: “文彩羡孔鸾, 缯缴或暗投。” ▶ 庞成宇 《东园杂咏》: “饮啄力以致, 缯缴安所施。” 2. 比喻陷害他人的手段。 ▶ 清 缪慧远 《有感》诗: “惊心南国添缯缴, 解网还邀圣主恩。”
- 缰 (繮)jiāng ㄐㄧㄤˉ1)拴牲口的绳子:~绳。脱~。信马由~。利锁名缰 信马游缰 信马由缰 野马无缰 马缰绳 缰绳 名缰利锁 脱缰之马
- 缯缣 双丝织成的细绢。 ▶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河水五》: “﹝ 东阿 ﹞县出佳缯缣, 故《史记》云‘ 秦昭王 服太阿之剑, 阿 缟之衣也’。”
- 缰勒 马缰绳和笼头。 ▶ 宋 梅尧臣 《观何君宝画》诗: “乃知 戴嵩 笔, 能出 韩干 徒。 ▶ 干 马精神在缰勒, 嵩 牛怒斗无牵拘。”
- 缯绫 不平貌。
- 缰子 即缰绳。 ▶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登宝津楼诸军呈百戏》: “马上亦有呈骁艺者, 中贵人 许畋 押队招呼成列, 鼓声, 一齐掷身下马, 一手执弓箭, 揽缰子就地, 如男子仪。”
- 缯绣 五彩丝绸。 ▶ 《三国志‧魏志‧夫馀传》: “出国则尚缯绣锦罽, 大人加狐狸、狖白、黑貂之裘, 以金银饰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