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绪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1. 头绪;系统。
▶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附会》: “若统绪失宗, 辞味必乱。”
▶ 明 宋濂 《丽水黄府君墓志铭》: “习‘五经’约知其说, 尤深于《易》, 旁通诸家言, 目别汇分, 咸得其统绪。”
▶ 清 恽敬 《姚江学案书后一》: “若夫守陈腐之言, 循迂僻之行, 耳不闻先儒千百年之统绪, 目不见士大夫四海之渊源。”
2. 指皇室世系。
▶ 宋 司马光 《太子太保庞公墓志铭》: “公上言, 比者陛下皇子继天, 宫坊虚位, 立嗣之义, 礼有明文, 愿陛下深思祖宗统绪之重, 历选宗室宜为嗣者。”
▶ 《明史‧怀献太子见济传》: “陛下膺天明命, 中兴邦家, 统绪之传, 宜归圣子。”
▶ 《清史稿‧后妃传‧孝钦显皇后》: “将来慎选元良, 缵承统绪, 其继大统者为 穆宗 嗣子。”
3. 泛指宗族系统。
▶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乱离二则》: “我无子, 将以汝继统绪, 肯否?”
- 统 (統)tǒng ㄊㄨㄥˇ1)总括,总起来:~一。~率(shuài)。~...
- 绪 (緒)xù ㄒㄩˋ1)丝的头:“白鹤飞兮茧曳~”。2)开端:头~。就~...
- 统考 tǒngkǎo在一定范围内用统一的试题进行的考试:全国~│语文~│全区数学~,她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 统统 tǒngtǒng通通。
- 统而言之 统而言之 基本解释:总的说起来。
- 统纪 1. 纲纪。 ▶ 《史记‧太史公自序》: “为天下制仪法, 垂《六艺》之统纪于后世。” ▶ 《三国志‧魏志‧王昶传》: “圣主明于任贤, 略举黜陟之体, 以委达官之长, 而总其统纪, 故能否可得而知也。” ▶ 宋 司马光 《务实》: “统纪不明, 名器紊乱, 而雕缋文物, 修饰容貌, 其于礼也, 不亦远乎?” 2. 头绪;条理。 ▶ 南朝 齐 褚澄 《褚氏遗书‧本气》: “医方证候, 统纪浩繁, 详其本源, 疾积虚耳。” ▶ 元 刘埙 《隐居通议‧理学三》: “ 竹溪 此作, 序次有统纪, 有枢纽, 布置有间架, 清润洁整, 自是作手。” ▶ 明 张居正 《陈六事疏》: “是非淆于唇吻, 用舍决于爱憎, 政多纷更, 事无统纪。” ▶ 章炳麟 《与人论国学书》: “若读书博杂, 素无统纪, 则二书适为增病之阶。” 3. 统率;总括。 ▶ 唐 韩愈 《南阳樊绍述墓志铭》: “其富若生蓄万物, 必具海含地负, 放恣横从, 无所统纪, 然而不烦于绳削而自合也。” ▶ 宋 苏洵 《权书下‧孙武》: “ 吴起 之言兵也, 轻法制, 草略无所统纪, 不若 武 之书, 词约而意尽。”
- 统舱 tǒngcāng轮船上可以容纳许多乘客的大舱,有时也用来装载货物。
- 统系 1. 旧时指宗族系统。 ▶ 《金石萃编‧汉武都太守耿勋碑》: “其于统系, 宠存赠亡, 笃之至也。” ▶ 宋 张载 《经学理窟‧宗法》: “宗法不立, 则人不知统系来处。” ▶ 《东周列国志》第三五回: “ 晋 之统系将在圉矣。 如欲事之, 是为国母, 如欲代之, 则仇雠之妻, 又何问焉?” 章炳麟 《訄书‧序种姓上》: “ 明太祖 兴, 令北虏割裂姓氏, 与 汉 合符, 则统系樊然棼乱矣。” 2. 系统。 ▶ 刘师培 《无政府主义之平等观》: “胜者居于督制统系, 而败者居于供给统系, 此即以职业役人之始也。” ▶ 鲁迅 《书信集‧致章廷谦》: “况且兄若不想统系底研究 中国 文学史, 无需此物。” ▶ 孙犁 《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三)》: “正像他自谦的, 所记多为闾巷之事, 餖飣之学, 治学亦不及 越缦堂 之有统系。”
- 统观 总的观察。 ▶ 清 薛福成 《治河》: “否则狃于习见而不能统观全局者也。” ▶ 郭沫若 《中国古代社会研究‧由<矢彝考释>论到其它》: “统观此彝铭语, 明公 与 周公 判为二人。”
- 统类 纲纪和条例。 ▶ 《荀子‧非十二子》: “若夫总方略, 齐言行, 壹统类, 而群天下之英杰而告之以大古, 教之以至顺。” ▶ 杨倞 注: “统, 谓纲纪;类, 谓比类。 大谓之统, 分别谓之类。” ▶ 《汉书‧东方朔传》: “褒有德, 禄贤能, 诛恶乱, 总远方, 一统类, 美风俗, 此帝王所由昌也。”
- 统计 tǒngjì①指对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②总括地计算:把人数~一下。
- 统管 tǒngguǎn统一管理;全面管理:~家务│学校的行政和教学工作都由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