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连纸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手机版
- fěnliánzhǐ
一种白色的一面光的纸,比较薄,半透明,可以蒙在字画上描摹。
- 粉 fěn ㄈㄣˇ1)细末儿:~末。~剂。~尘。米~。花~。药~。漂白~。...
- 连纸 1. 接纸, 附纸。 &nbs...
- 连纸 1. 接纸, 附纸。 ▶ 唐 刘肃 《大唐新语‧聪敏》: “ 琰之 出问户佐曰: ‘文案几何?’对曰: ‘急者二百馀道。 ’ 琰之 曰: ‘有何多, 如此逼人!’命每案后连纸十张, 令五六人供研墨点笔。” 2. “ 连史纸 ”的省称。 ▶ 明 刘若愚 《酌中志‧内板经书纪略》: “共用白连纸四万五千二十三张。” ▶ 清 蒲松龄 《增补幸云曲》第八回: “休说做衣服, 你买几张刚连纸来也不勾糊一身衣服的。” ▶ 叶灵凤 《能不忆江南‧家乡的吉庆剪纸》: “再有一种则是用白连纸剪成, 再用红纸衬托。” 3. 蚕种纸。 ▶ 清 蒲松龄 《农桑经‧蚕经‧种变》: “桑叶生时, 辰巳间于瓮内取出连纸, 舒卷提掇。”
- 棉连纸 即连史纸。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钱谷‧催徵》: “其票用棉连纸印刷明白。”亦省称“ 棉连 ”。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邮政‧抄牌》: “其抄牌簿用棉连装钉, 用印记明张数。”
- 蚕连纸 即蚕连。 ▶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虫一‧蚕》: “马明退、蚕连纸, 功用相同, 亦如蝉蜕、蛇蜕之义。 但古方多用蚕纸者, 因其易得耳。”参见“ 蚕连 ”。
- 雪连纸 xuěliánzhǐ纸的一种,一面光滑,多用来做信笺、写公文、印招贴传单等。
- 粉郎 傅粉郎君。 ▶ 三国 魏 何晏 美仪容, 面如傅粉, 尚 魏 公主, 封列侯, 人称粉侯, 亦称粉郎。 见《三国志‧魏志‧何晏传》、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容止》。 后用作心爱郎君的爱称。 ▶ 宋 柳永 《甘草子》词: “却傍金笼教鹦鹉, 念粉郎言语。” ▶ 清 纳兰性德 《凤凰台上忆吹箫‧除夕得梁汾中信因赋》词: “心知梅花佳句, 待粉郎香令, 再结相思。”
- 粉边细丝 指成色好的银锭。 ▶ 清 李渔 《意中缘‧卷帘》: “[小生]白金二十两, 送夫人润笔, 幸勿嫌轻。 [末]这也太轻了。 学生加倍, 是四十两。 [副净]这也不叫重, 小子再加一倍, 八十两粉边细丝。”
- 粉金 1. 磨金成粉。 金粉以胶水调匀后, 可供作字画用, 称“粉金”。 ▶ 《宣和书谱‧五薀论》: “ 审 于《内景经》, 必粉金而写之, 盖亦非率尔而作也。” 2. 黄色的花粉。 ▶ 元 吾丘衍 《古采莲》诗: “湿风吹花生冷香, 冯夷 为舞冰丝裳, 霏霏粉金飘晚塘。”
- 粉身碎骨 fěn shēn suì gǔ 【解释】身体粉碎而死。比喻为了某种目的或遭到什么危险而丧失生命。【出处】三国·魏·曹植《谢封甄城王表》:“臣愚驽垢秽,才质疵下,过受陛下日月之恩,不能摧身碎首,以答陛下厚德。”唐·蒋防《霍小玉传》:“平生志愿,今日获从,粉骨碎身,誓不相舍。”【示例】如果战争狂人胆敢轻举妄动,发动战争,结果必然会被压在大山底下,弄得~。(杨朔《东风第一枝》)【拼音码】fssg【灯谜面】螳螂挡车;鸡蛋碰石头;浪头撞在礁石上鸡蛋碰石头【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人为某种目的而死【英文】be ground to dust
- 粉闱 1. 尚书省之别称。 闱, 宫中小马。 ▶ 唐 李山甫 《送职方王郎中吏部刘员外自太原郑相公幕继奉徵书归省署》诗: “此生长扫朱门者, 每向人间梦粉闱。” ▶ 宋 欧阳修 《送孟都官知蜀州》诗: “名郎出粉闱, 佳郡古 关西 。” 2. 唐 宋 时由尚书省举行的试进士的考场。 闱, 旧称试院。 ▶ 唐 司空图 《省试》诗: “粉闱深锁唱同人, 正是 终南 雪霁春。” ▶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钱起》: “及就试粉闱, 诗题乃‘湘灵鼓瑟’。”
- 粉身灰骨 见“粉身碎骨”。
- 粉阁 1. 尚书省的别称。 ▶ 唐 王建 《寄杜侍御》诗: “何须服药觅升天, 粉阁为郎即是仙。” 2. 犹闺阁。 ▶ 南朝 梁简文帝 《七励》: “植宜男于粉阁, 树君子于椒房。” ▶ 唐 殷文圭 《寄广南刘仆射》诗: “画船清宴蛮溪雨, 粉阁闲吟瘴峤云。”
- 粉身 牺牲性命。 ▶ 唐 杜甫 《江头五咏‧丁香》: “晚堕兰麝中, 休怀粉身念。” ▶ 唐 薛调 《无双传》: “老夫乃一片有心人也。 感郎君之深恩, 愿粉身以答效。” ▶ 宋 苏轼 《江瑶柱传》: “苟不得志, 虽粉身亦何憾。”
- 粉零麻碎 极言粉碎。 ▶ 元 马致远 《荐福碑》第四摺: “不想那避乖龙肯分的去碑上起, 可早霹雳做粉零麻碎。” ▶ 元 无名氏 《小尉迟》第三摺: “便做有铜铸就的天灵和那铁背脊, 鞭着处粉零麻碎。”亦作“ 粉合麻碎 ”。 ▶ 元 关汉卿 《调风月》第二摺: “如今刀子根底, 我敢割得来粉合麻碎!”
- 粉装玉琢 见“粉妆玉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