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过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指逐渐累积而成的过失。
▶ 汉 王符 《潜夫论‧思贤》: “是故世主之于贵戚也, 爱其嬖媚之美, 不量其材而授之官, 不使立功自托于民, 而苟务高其爵位, 崇其赏赐, 令结怨于下民, 悬罪于恶, 积过既成, 岂有不颠陨者哉!”
- 积 (積)jī ㄐㄧˉ1)聚集:~少成多。处心~虑。~储。~愤。~郁。~怨...
- 过 (過)guò ㄍㄨㄛˋ1)从这儿到那儿,从此时到彼时:~江。~账。~程...
- 积远 遥远。 ▶ 《南齐书‧高逸传‧顾欢》: “昔有鸿飞天首, 积远难亮。 ▶ 越 人以为凫, 楚 人以为乙, 人自 楚 越 , 鸿常一耳。”
- 积载 多年。 ▶ 晋 葛洪 《抱朴子‧杂应》: “虽未见数十岁不食者, 然人绝谷不过十许日皆死, 而此等已积载而自若, 亦何疑于不可大久乎” ▶ 《陈书‧废帝纪》: “帝仁弱无人君之器, 世祖 每虑不堪继业, 既居冢嫡, 废立事重, 是以依违积载。”
- 积迭 重重累叠;累积堆叠。 ▶ 唐 李频 《蜀中逢友人》诗: “积叠山藏 蜀 , 潺湲水绕 巴 。” ▶ 《朱子语类》卷一二○: “如今若理会得这要紧处, 那许多都有用。 如七年十载积叠得柴了, 如今方点火烧。” ▶ 清 刘大櫆 《张讷堂诗序》: “ 龙眠 之山, 高秀绵亘至三十馀里之深, 而不可穷竟, 其清淑葱灵之气, 盘委积叠而锺之于人。” ▶ 鲁迅 《且介亭杂文末编‧<凯绥‧珂勒惠支版画选集>序目》: “周围的破屋, 像积叠起来的困苦的峭壁, 上面只见一块天。”
- 积轻 长期被轻视;长期轻视。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京职‧门下省》: “左右参议, 又以读本故, 必繇遴选而授, 班行厌薄之, 不肯就, 鸾台重地, 积轻已非一日。” ▶ 清 侯方域 《重修演武厅事记》: “呜呼!归故所称为腹心内地, 未几而于 明 季一为四战, 未几而入版图, 尤悄悄戒伏莽焉, 常变、安危之相倚伏, 岂有定哉!然焉知后之人不更积轻而废之亦如昔日者耶!” 清 冯志沂 《送朱伯韩序》: “故今之号为乡绅者, 莫能以威福暴乡里, 而势既处于积轻, 一旦有事, 欲出其身为桑梓捍灾患, 官吏皆能掣其肘而莫能以有为。”
- 积迷 积久昏暗。 ▶ 明 袁宏道 《第一问策》: “而或者以为积迷之阴, 未可以一旦扫, 则世岂有百年之暗, 而不可以一炬销者乎?”
- 积踰 积踰(積踰)拼音:jī yú 注音:ㄐㄧ ㄧㄩˊ 词语解释积累超过。《淮南子·兵略训》:“三军之众,百万之师,志厉青云,气如飘风,声如雷霆,诚积踰而威加敌人,此谓气势。”
- 积逋 指累欠的赋税。 亦谓积欠赋税。 ▶ 《宋史‧儒林传七‧魏了翁》: “差知 汉州 , 汉 号为繁剧, 了翁 化善俗为治, 首蠲积逋二十馀万, 除科抑卖酒之弊。” ▶ 明 归有光 《马政蠲贷》: “先皇帝在位十年, 间时有赦, 百姓安生乐业, 而积逋亦少。” ▶ 《明史‧吕维祺传》: “擢 南京 户部右侍郎, 总督粮储, 设会计簿, 钩考隐没侵欺, 及积逋不输, 各数十百万, 大者弹奏, 小者捕治。” ▶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 “今若此, 殆非所以饰四方之观听也!谓外吏富乎?积逋者又十且八九也。” ▶ 黄远庸 《借款内脉之解剖》: “即不借款, 以今日积逋之重、国步之危, 何尝不可致监督财政之厄!”
- 积趱 亦作“积攒”。 1. 积蓄, 积聚。 ▶ 宋 赵长卿 《如梦令》词: “身外更无求, 祇要夏凉冬暖, 美满, 美满, 得过何须积趱。” ▶ 元 郑光祖 《三战吕布》第一摺: “俺这里衙门静, 活计艰, 每月家俸钱刚把他这家私办, 除公田又无甚别积趱。” ▶ 《金瓶梅词话》第七回: “﹝他﹞就是积攒了几两银子, 都使在这房子上。” ▶ 明 徐渭《女状元》第一出: “既有了官, 就有那官的俸禄, 渐渐的积趱起来么, 量着好作归隐之计。” ▶ 《红楼梦》第一一四回: “岂知 王仁 心里想来, 他妹妹不知积攒了多少。” ▶ 冰心 《往事二》九: “半年来的自欺自慰, 相欺相慰, 无数的忍泪吞声都积攒了来, 有今日恣情的一恸!” 2. 指积贮的钱财。 ▶ 鄢国培 《巴山月》第十四章: “ 陆孟利 卖麻布居然比做裁缝强, 除了养家活口外, 还多少有点积攒, 家道小康起来。”
- 积逾 积累超过。 ▶ 《淮南子‧兵略训》: “三军之众, 百万之师, 志厉青云, 气如飘风, 声如雷霆, 诚积逾而威加敌人, 此谓气势。”
- 积资 指累积升官的资历。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吏部一‧任子为郎署》: “﹝ 瞿洞观 ﹞初授詹事府录事, 凡十馀年而始得部郎, 积资以至出守。” ▶ 明 沈德符 《野获编‧言事‧詹李二谏官》: “ 詹 亦起废至副院, 积资稍久, 欲得少宰缺。” ▶ 清 吴伟业 《申少观六十序》: “仲子少司农 青门 , 累阀积资, 位崇岳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