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思广益是什么意思
发音:
意思解释
手机版
- 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后以“集思广益”指集中众人的智慧,可使效果更大更好。集,亦作“积”。
- 积思 1. 专心思考;积久思考。 &...
- 广益 1. 增添益处。 ...
- 集思广益 jí sī guǎng yì 【解释】思:思考,意见;广:扩大。指集中群众的智慧,广泛吸收有益的意见。【出处】三国蜀·诸葛亮《教与军师长史参军掾属》:“夫参署者,集众思,广忠益也。”【示例】便凡闻有奇奢异能之士,都想请来,也是~的意思。(清·刘鄂《老残游记》第三回)【拼音码】jsgy【灯谜面】人多主意强诸葛亮会;个个不想谋私利;大家都想做好事【用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英文】put/lay heads together
- 广益 1. 增添益处。 ▶ 三国 蜀 诸葛亮 《前出师表》: “愚以为宫中之事, 事无大小, 悉以咨之, 然后施行, 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2. 泛指增加。 ▶ 《北史‧张彝传》: “﹝ 始均 ﹞改 陈寿 《魏书》为编年体, 广益异闻为三十卷。”
- 积思 1. 专心思考;积久思考。 ▶ 《汉书‧东方朔传》: “陛下富于春秋, 方积思于六经, 留神于王事。” ▶ 晋 陆云 《与兄平原书》之六: “方当积思, 思有利钝, 如兄所赋, 恐不可须。” ▶ 《隋书‧经籍志二》: “故断自 高祖 , 终于 孝平 、 王莽 之诛, 为十二纪、八表、十志、六十九传, 潜心积思二十馀年。” ▶ 明 谢榛 《四溟诗话》卷四: “ 逊轩子 曰: ‘……﹝ 贾岛 ﹞积思三年, 局于声律, 卒以“数息树边身”为对, 不知反为前句之累。 ’” 陈去病 《丁未八月海上藏书楼夜坐杂感》诗: “最是委心任运好, 不然积思要成痗。” 2. 刻骨相思。 ▶ 南朝 齐 王融 《奉和南海王殿下咏秋胡妻》之一: “且协金兰好, 方愉琴瑟情。 佳人忽千里, 幽闺积思生。”
- 潜精积思 见“潜精研思”。
- 集思广议 谓集中众人智慧,广泛进行议论。
- 积怠 怠惰成习。 ▶ 汉 王符 《潜夫论‧三式》: “夫积怠之俗, 赏不隆则善不劝, 罚不重则恶不惩。”
- 积怨 jīyuàn[accumulated rancour] 宿怨;积久的怨恨积怨甚多
- 积怒 忿怒薀积于心。 ▶ 《战国策‧秦策二》: “若死者有知, 先王积怒之日久矣, 太后救过不赡, 何暇乃私 魏丑夫 乎?” ▶ 《韩非子‧用人》: “君人者释三易之数而行一难知之心, 如此, 则怒积于上, 而怨积于下。 以积怒而御积怨, 则两危矣。” ▶ 《史记‧刺客列传》: “夫以 秦王 之暴而积怒于 燕 , 足为寒心, 又况闻 樊将军 之所在乎?” ▶ 《后汉书‧班勇传》: “ 始 积怒, 永建 五年, 遂拔刀杀主。”
- 积恋 长久的留恋或思慕。 ▶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三》: “因差遣过此, 偶遇主人, 一展积恋耳。”
- 积怀 谓久已怀恨在心。 ▶ 《南史‧谢超宗传》: “上积怀 超宗 轻慢, 使兼中丞 袁彖 奏 超宗 请付廷尉。”
- 积恨 深恨;久恨。 ▶ 唐 王勃 《秋日游莲池序》: “秋者愁也, 酌浊酒以荡幽襟, 志之所之, 用清文而销积恨。” ▶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莅任‧谨操守》: “是己之严刑酷法而聚之, 彼则倾囊倒箧而吞之矣, 其民之深仇积恨不归之己而归之谁耶!” 邹韬奋 《经历》十五: “各人对他虽积恨在心, 但都敢怒而不敢言。”
- 积忿 《后汉书‧列女传‧许升妻》: “ 升 少为博徒, 不理操行…… 荣 父积忿疾 升 , 乃呼 荣 欲改嫁之。” ▶ 《南史‧焦度传》: “ 晋熙王 夹毂主 周彦 与 度 俱在 郢州 , 彦 有左右人与 度 父同名, 彦 常呼其名使役之。 ▶ 度 积忿, 呵责 彦 。” ▶ 宋 《燕翼诒谋录》卷五: “ 张元 以积忿降 元昊 , 大为中国之患。” ▶ 清 吴伟业 《读史杂诗》之一: “ 东汉 昔云季, 黄门擅权势。 积忿召外兵, 痈决身亦溃。”
- 积恩 累积恩惠。 ▶ 汉 刘向 《说苑‧修文》: “积恩为爱, 积爱为仁。” ▶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四: “ 汉宣帝 时 南阳 阴子方 者, 性至孝, 积恩好施, 喜祀灶, 腊日晨炊, 而灶神形见。” ▶ 《意林》卷五引 晋 杨泉 《物理论》: “ 吴起 吮疮者之脓, 积恩以感下也。”
- 积念 犹积思。 刻骨相思。 ▶ 汉 枚乘 《杂诗》: “夜光照玄阴, 长叹恋所思。 谁谓我无忧, 积念发狂痴。” ▶ 清 恽敬 《与来卿书》: “小女性虽孝谨, 而负气好高, 恐胸中积念深思有不能形之纸笔者, 遂尔疏阔。” ▶ 《隋书‧房陵王勇传》: “﹝臣﹞每恐谗生于投杼, 鸩毒遇于杯勺, 是用勤忧积念, 惧履危亡。”参见“ 积思 ”。